甘农牧发〔2013〕50号
有关市(州)、县(区)农牧(农业)局(委):
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省委省政府促进旱作农业发展、稳定粮食生产、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基础的重大战略部署。今年,全省计划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300万亩,其中秋覆膜800万亩,顶凌覆膜500万亩。去年秋季,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秋覆膜行动,全省共完成秋覆膜推广面积815.2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1.9%。为确保今春500万亩顶凌覆膜推广任务的完成,为抗旱春耕生产奠定坚实基础,现就抓好早春顶凌覆膜工作具体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顶凌覆膜工作
我省春季降水稀少,大气干旱,气温回暖后,土壤水分蒸发迅速,土壤失墒非常严重。而顶凌覆膜在气温还不高的时段覆膜,土壤没有完全解冻,可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具有良好的保墒、提墒、增温效果,可保证春播作物出苗和前期生长所需水分,实践证明,顶凌覆膜一般比播前覆膜增产10%以上,是旱作农业区依靠科技积极主动抗旱夺丰收的有效措施。去年入冬以来,我省大部分地方降水偏少,随着气温的回升,全省旱情逐步发展加重。各地要针对春季旱情发展快,气温回升快,土壤解冻早失墒快的特点,充分认识到顶凌覆膜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春季顶凌覆膜时间紧、任务重的特殊情况,要不断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和动员广大农技人员和干部群众切实抓好推广工作,真正把这项技术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来抓,最大限度地发挥这项技术的增产潜力。
二、加强组织领导,抓紧落实顶凌覆膜推广任务
省农牧厅将“1000万亩旱作农业工程”列为为民兴办的头等大事,提出全省顶凌覆膜面积要力争超过500万亩。年前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也对顶凌覆膜工作专门进行了安排部署。各市州、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县(区)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采取行政领导与技术干部相结合、技物结合、以奖代补、科技入户等有效方式,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任务到户。农牧部门要加强与财政、发改、扶贫、水利、农机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协调,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力推进。要尽快组织人员再次进村入户,分解落实地块、面积和地膜,同时抓紧调运储备好有机肥、化肥、地膜、种子和农机具等物资,为顶凌覆膜打好基础,确保顶凌覆膜面积保质保量完成。对于已完成的秋覆膜要加强早春地膜管护,压实压好地膜,防止大风揭膜,落实管护责任,严禁牲畜入地践踏。
三、加强技术宣传和培训,做好分类指导
各市州、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批以县市区及乡镇农技干部和农民技术员为主的技术骨干队伍,实现技术全覆盖,为推动旱作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特别要狠抓新种植区和新种植户的宣传培训,不留盲区和死角,确保技术到田间到农户,确保每户至少有1人掌握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要充实完善专家指导组,实行农技人员蹲点包村包户负责制,加强全程技术指导。要加强覆膜等关键时期、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确保覆膜质量。覆膜已完成的地块,要引导群众及时打渗水孔,确保降水及时下渗。
四、加强地膜、农机具管理,确保发挥效益
对于省上已到位的补贴地膜和农机具,各项目县要严格按照《甘肃省旱作农业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加强物资管理,健全项目管理档案,以村为单位分户造册,张榜公布,并以户为单位发放供膜卡,由农户在册卡上签字、盖章,确保地膜于顶凌覆膜前入村到户,坚决要杜绝倒卖地膜的现象发生,如发现此类现象将严肃查处。确保项目实施公开、公平、公正,确保惠农政策落实不走样。对配发的起垄覆膜机由县区农技中心登记造册、加强管护、统一调配使用。有条件的地方要组建机械覆膜队,跨区域、跨乡镇作业,加快覆膜进度。在装卸地膜时要轻拿轻放,杜绝野蛮装卸,防止地膜人为破损。在人畜力起垄覆膜时,不要过分拉紧地膜,以免地膜的拉伸性能受到影响,造成破损。在储存地膜时,堆放地膜应在13-15层较为适宜,如果堆放过高,容易挤压损伤底层地膜。
五、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比半膜覆盖技术地膜用量增加2公斤左右,省上采购补贴的地膜只占亩用膜量的一部分,其余要靠各级政府和农民自筹解决。市(州)及县(区)要多方筹措资金,千方百计增加对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投入,不断提高地膜补贴标准,减轻种植农户压力,充分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六、加强督促检查,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各地要组织人员进行巡回检查,一方面督促技术人员以科技入户的方式进村入户,抓好技术培训和指导;另一方面,检查顶凌覆膜工作安排部署、面积落实、配套物资到位、地膜和农机具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等情况。做到培训指导在田间,任务落实到地头,按期完成省上下达的顶凌覆膜推广任务。省农牧厅也将派出由厅领导带队的督导检查组,分赴各地对顶凌覆膜面积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未如期完成顶凌覆膜推广任务的县(区)将适当调减下年推广任务,并在今后项目的安排上进行调整。
甘肃省农牧厅
2013年2月18日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