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农产办〔2013〕3号
各市州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农牧厅有关处、厅属有关单位:
十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和《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了全面展示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效,系统总结发展经验,记述这十年的发展历程,激发工作热情,明确今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任务和措施,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决定组织编写《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现将编写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基本内容和起止时间
(一)基本内容。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各类龙头企业的带动,将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一种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涵盖农产品基地建设(包括主导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信息化服务)、农产品系列化加工储藏、市场营销、社会化服务、发展模式等方面,内涵非常丰富。在工作措施上,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平台,涉及10多个政府工作部门,须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政策引导,密切配合,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因此,在撰写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时,要全面总结各方面的工作,并体现在以下方面的内容中。
1、发展历程。农业产业化诞生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的新路子。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要全面反映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历程,突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客观要求,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体现出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规律。
2、工作成效。系统总结各地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成效和经验,特别是在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的发展模式、作用和成效。
3、政策措施。系统总结各地党委、政府在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作中出台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扶持政策,部门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各级农业和有关部门在具体工作中实施的各项措施,以及发挥的作用。
4、问题和展望。深入分析在贯彻十八大精神,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下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思路、规划、目标和举措。
(二)起止时间。为了既展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系统性,又突出发展的阶段性和工作重点,发展历程可以追溯,主要工作和成效,以及有关数字对比,从2002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见》下发为标志,到2012年底。
二、基本结构和分工
《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计划由关怀和希望、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及其发展(综述)、优势产业篇、区域特色产业篇、地方篇、企业篇、发展典型等七大部分构成,预计260个版面130页,字符15万多。
(一)关怀和希望。省委省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地、企业、农户调研的现场照片、讲话、题词;有关重大政策文件和会议照片。厅产业化处组织有关单位编排,各编写单位提供素材。控制在10个版面以内。
(二)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及其发展。通过全面回顾2002年以来,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历程,总结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的思路。控制在20个版面以内。由厅产业化处组织编写。
(三)优势产业篇。重点编写牛羊产业、马铃薯产业、蔬菜产业、苹果产业、中药材产业、玉米制种业、酿造原料等特色优势产业。每个产业发展报告12个版面,共80个版面。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报告》、《甘肃省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报告》由厅种植业处组织省种子管理局编写;
《甘肃省牛羊产业发展报告》由厅畜牧处组织编写;
《甘肃省蔬菜产业发展报告》、《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报告》、《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由厅种植业处组织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编写。
《甘肃省酿酒原料产业发展报告》由省啤酒原料协会组织编写。
(四)区域特色产业篇。主要包括油橄榄、茶叶、小杂粮、黄花菜、白瓜籽、百合、鲑鳟鱼、玫瑰等。每个产业发展报告5个版面,共40个版面。
《甘肃省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由种植业处牵头,组织定西市、庆阳市、白银市等市编写;
《甘肃省鲑鳟鱼产业发展报告》由渔业处组织编写。
《甘肃省油橄榄产业发展报告》、《甘肃省茶叶产业发展报告》由陇南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组织编写;
《甘肃省黄花菜产业发展报告》、《甘肃省白瓜籽产业发展报告》由庆阳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组织编写;
《甘肃省百合产业发展报告》、《甘肃省玫瑰产业发展报告》由兰州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组织编写。
(五)地方篇。反映各市州近10年来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的成效和主要经验,提出今后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以及采取的措施等。每个市州4个版面,共68个版面,由各市州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组织编写。
(六)企业篇。从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中,选择经济实力强、市场知名度高、带动作用大、管理规范的企业,特别是准备上市的龙头企业,全面展现龙头企业的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品牌营销、科学管理等发展风貌。每个企业1个版面。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有名录。共30个版面。由厅产业化处组织甘肃农业杂志社编写。
(七)典型和展望。在全国、全省农业产业化会议上有代表性的大会发言材料,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先进人物事迹。按照我省“3341” 项目工程的总体部署,承前启后,展望农业产业化工作发展前景。预计10个版面,由产业化处组织编写。
三、展示形式和质量
按照撰写和反映的内容,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可以采取文字、表格、图片、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内容要简明扼要,用意准确,图文并茂,集中展现农业产业化的工作成效、作用、主要工作措施和经验。
(一)文字图表材料。文字和图表必须采用国家公布的规范汉字,标点符号正确。文中所用单位一律采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得混用。
(二)图片资料。图片展示通俗直观,视觉效果强,是展现工作的重要表现形式。各相关单位要向媒体记者、摄影爱好者、农业工作者广泛收集反映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成效的相关图片,包括展现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市场营销、农户(民)增收,以及人物、技术、关键环节、场景等图片,要主题突出,真实性和艺术性相结合。图片要清晰逼真,鲜艳亮丽。
(三)视频制作。制作20分钟能反映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全貌的高清晰DVD视频资料。由厅产业化处组织甘肃农业杂志社等有关部门制作。
四、组织和要求
(一)高度重视。为使发展报告顺利编辑完成,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成立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编辑委员会。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领导任主任、副主任,成员由省农牧厅产业化处、种植业处、畜牧处、渔业处,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省种子局、甘肃农业杂志社、各市州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要负责人组成。
(二)发展报告要内容翔实,言简意赅,实事求是,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真实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能用图、表展现的,不用文字描述或少描述,真正反映我省10年来农业产业化和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地方特色产品发展的历史性、阶段性成效、发展模式及有指导性的工作经验。
(三)各有关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图片资料。每个编写单位要提供15幅以上高清晰有质量的图片,并附简短文字说明。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将组成有关专家成立评选小组,对各单位上报图片组织评奖,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图片,在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展览展出。
(四)请各市州和有关单位于2013年4月20日前将编写的稿件、收集的图片和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表(附表)呈送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省农牧厅产业化管理处),电子版发送至530705389@QQ.com。视频资料于2013年4月底前呈送省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处。
联系人:
省农牧厅产业化管理处
鄢文艳 8179203(办) 手机:13919772667
甘肃农业杂志社
文 霞 8465630(办) 手机:13919068118
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3月11日
附件: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表.xls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