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政策法规
青海省农牧厅公告 第34号
时间:2013-04-16 10:35:15来源:作者:柯静

  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12年11月29日在西宁召开了青海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了春小麦、油菜、玉米、蔬菜、燕麦、枸杞、微孔草等农作物优良新品种14个,现予公告。

  2013年4月3日

青海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品种一览表

品种审定编号

作物名称

品种名称

选(引)育单位

青审麦2012001

春小麦

青麦1号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审油2012001

油菜

青油19号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中心

青审油2012002

油菜

青油21号

海北州农科所

青审玉2012001

玉米

金穗3号

民和县种子站

青审高粱2012001

甜高粱

吉甜5号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审菜2012001

辣椒

青椒3号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所

青审菜2012002

菜豆

青菜豆2号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青审菜2012003

油白菜

高原油白菜3号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中心

青审菜2012004

番茄

阳光F1

乐都县蔬菜中心

青审菜2012005

茄子

京茄20号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所

青审麦2012002

燕麦

白燕7号

青海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青审微孔草2012001

微孔草

青微2号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审枸杞2012001

枸杞

柴杞2号

海西州农科所

青审枸杞2012002

枸杞

柴杞3号

海西州农科所

审定品种介绍

  品种名称:春小麦青麦1号

  品种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以春小麦高原602和青春533的杂交1代为母本,民和853和95-256杂交1代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2年11月29日青海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青审麦2012001。

  特征特性:幼苗直立。株高110.8厘米,株型紧凑,单株分蘖数2.3个,分蘖成穗率11%,主茎第一节间长4.65厘米,茎粗0.31厘米;第二节间长度9.23厘米,茎粗0.41厘米;穗下节间长度46.56厘米。穗呈长方形,顶芒,白色,小穗着生密度中等,穗长11.29厘米,有效穗数20.5个,穗粒数45.6粒。籽粒椭圆形,红色,角质;千粒重42克,籽粒容重765克/升,籽粒粗蛋白质含量13.19%,籽粒湿面筋32.08%。春性,中早熟。出苗至抽穗期54天,期间≥0℃积温627.2℃;抽穗至成熟50天,期间≥0℃积温820.9℃;出苗至成熟104天,期间≥0℃积温1448.1℃;全生育期133天,期间≥0℃积温1679.1℃。较抗倒伏、耐旱性中等,中抗小麦条锈病。

  产量表现:在高水肥条件下平均亩产450千克—650千克,一般水肥条件下350千克—400千克,柴达木地区高水肥条件下产量潜力可达700千克以上。

  栽培要点:在有灌溉能够保证2水—3水(柴达木盆地5水—6水)的地区,亩施农家肥2000千克—3000千克,化肥使用折合纯氮8.2千克—22.8千克,五氧化二磷9.2千克—23千克。播种期3月上旬至4月中旬,亩播种量15千克-20千克,保苗25万株-35万株,田间管理以早为主。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水地、中位山旱地和柴达木盆地灌区种植。

  品种名称:油菜青油19号

  品种来源: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2007年用不育系167A和恢复系235R配置成杂交组合。青海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12年11月29日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青审油2012001。

  特征特性:植株帚型,匀生分枝,株高138.36厘米,有效分枝部位22.62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3.13个,二次分枝数1.75个。成熟角果黄绿色、斜生,角果长6.73厘米,每角果籽粒数23.54粒,单株有效角果数165.52个,主花序有效角果数55.5个。千粒重3.61克,容重 710克/升,经济系数0.26-0.28。籽粒含油量43%-46%,油品芥酸0.6%-0.8%,饼粕中硫代萄葡糖甙33微摩尔/克-35微摩尔/克。早熟,全生育期115天,期间≥5℃的积温1206℃;生育期90天,≥5℃活动积温1104.5℃。其中出苗到开花30天,期间≥5℃的积温432℃;开花至成熟期60天,期间≥5℃活动积温661.5℃。耐寒性较强、抗旱性中等、抗倒伏中等,轻感菌核病。

  产量表现:一般肥力条件下平均亩产120千克—150千克,较高肥力条件下150千克—180千克。

  栽培要点:播期为5月初至5月中旬,条播,亩播种量为1.3千克-1.5千克,播深3厘米-4厘米,行距12厘米-15厘米,株距10厘米-12厘米,每亩保苗5万株-6万株。底肥每亩施纯氮4.6千克/亩,五氧化二磷2.67千克/亩;追肥每亩施纯氮4.6千克/亩。出苗期注意防治跳甲和茎象甲,4叶-5叶期及时间苗并追肥,角果期注意防治角野螟危害,及时收获。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青海省年均温在0.5℃以上的高位山旱地、环湖农业区种植。

  品种名称:油菜青油21号

  品种来源:青海省海北州农科所人工配置杂交组合 (浩油11号×小日期)×小日期,选育的特早熟白菜型油菜品种。青海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12年11月29日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青审油2012002。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帚形,匀生分枝,株高94.46厘米,茎粗0.49厘米,有效分枝部位23.5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3.13个,二次分枝数0.93个,单株分枝数4.06个。成熟角果黄绿色、斜生,角果长4.89厘米;每角粒数12.4粒,单株角果数68个。籽粒颜色多为深褐色和少量的淡黄色、圆形。千粒重2.87克,容重630克/升。籽粒含油量43.64%,油品芥酸含量10.31%,饼粕硫苷含量48.46微摩尔/克。春性,早熟。出苗至现蕾17天,期间≥0℃积温222.3℃,现蕾至抽苔期10天,期间≥0℃积温124.1℃。抽苔至初花期8天,期间≥0℃积温93.4℃,终花至成熟27天,期间≥0℃积温378.8℃。生育期97天,期间≥0℃积温1185.3℃,全生育期119天,期间≥0℃积温1374.5℃。耐寒性较强, 抗旱性中等,抗倒伏性较强,中抗菌核病、霜霉病。

  产量表现:一般水肥条件下平均亩产90千克—100千克,高水肥条件下平均亩产100千克—140千克。

  栽培要点:忌连作,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适期播种,条播,行距15厘米-20厘米。播前亩施有机肥1500千克-2000千克,纯氮1.93千克-2.72千克 ,五氧化二磷3.45千克-4.6千克,亩播种量1.5千克—2千克。高位山旱地亩保苗17万株-20万株, 中位山旱地15万株-18万株。田间早追肥,苗期结合降雨或中耕除草追施纯氮1千克—2千克,中耕除草1次-3次,有灌溉条件的可在苗期、蕾苔期浇水1次-2次。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青海省年均温在0.5℃以上的高位山旱地、环湖农业区种植。

  品种名称:玉米金穗3号

  品种来源:民和县种子管理站2009年从甘肃省白银金穗种业有限公司引进。2012年11月9日青海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青审玉2012001。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株高250厘米,茎粗3.03厘米。穗位高107厘米,穗呈长锥形,穗长20.5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8.6粒,穗粗5.5厘米,无秃顶,穗轴红色,双穗率20%;籽粒硬粒型,黄红色;百粒重46克,籽粒容重712克/升,单株籽粒产量247克,出籽率为81%;籽粒蛋白质含量8.24%,淀粉56.04%,脂肪3.34%。属中早熟品种,播种至出苗出苗期10天,期间≥10℃积温149.6℃;出苗至抽雄期69天,期间≥10℃积温1266.3℃;抽雄至成熟76天,需≥10℃积温1410.1℃;出苗至成熟145天,期间≥10℃积温2676.4℃;全生育期155天,期间≥10℃积温2826℃。抗倒伏、抗旱、耐贫瘠,高抗红叶病、青枯病、感玉米小斑病和锈病。

  产量表现:该品种在水地覆膜条件下亩产750千克—900千克,旱地覆膜条件下650千克—750千克。

  栽培要点:该品种对土壤类型要求不严,但喜肥,在有灌溉条件地区,能够保证灌溉3水—4水,拔节前苗期尽量控水,一般情况下出苗40天内不灌水。以利蹲苗,促使根部发育。播前亩施农家肥3000千克—4000千克,化肥使用量五氧化二磷13.8千克—18.4千克,全部用做底肥;纯氮23.8千克—30.2千克,其中15%做底肥,35%随头水追施,50%在大喇叭口至开花期追施。亩播种量2.5千克/亩,保苗4000株-4500株。田间管理以早为主,苗期中耕除草1次-2次,抽穗后拔高草1次。注意及时收获、及时脱粒。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我省东部农业区海拔2200米以下的温暖地区推广种植。

  品种名称:甜高粱吉甜5号

  品种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从吉林省农科院引进,2012年11月29日青海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青审高粱2012001。

  特征特性:株高337.2厘米,杆直立、实心,拔节后节间表面覆盖白色蜡粉,下部节间蜡粉较多。穗长20.17厘米,穗粒重58.62克,穗粒数3475.3粒,千粒重17.24克,经济系数0.25。青干草粗蛋白7.05%,粗脂肪1.4%,粗纤维8.94%,糖29.22%;籽粒粗蛋白9.03%,粗脂肪3.1%,粗纤维3.14%,糖11.15%。晚熟,出苗至分蘖30天,期间≥0℃的积温430℃;出苗至拔节51天,期间≥0℃的积温810℃;出苗至抽穗111天,期间≥0℃的积温1945℃;出苗至开花119天,期间≥0℃的积温2259℃;开花至成熟40天,期间≥0℃的积温856℃;全生育期160天,期间≥0℃的积温2970℃。抗倒伏,抗旱,耐瘠薄,生长后期有轻微叶斑病。

  产量表现:孕穗期收获,一般肥力条件下,在海拔1850米(民和)地区每亩鲜草产量8086.52千克-8983.71千克;海拔2100米-2300米地区,鲜草产量4801.6千克-5945.4千克。较高肥力条件下,在海拔1850米(民和)地区每亩鲜草产量9817.16千克-10349.4千克;海拔2100米-2300米地区,鲜草产量6183.11千克-6846.04千克。

  栽培要点:播前亩施有机肥2000千克-3000千克,五氧化二磷7.20千克-9.6千克,纯氮9.3千克-12.67千克,氮磷比1:1.35。4月下旬-5月上旬铺地膜,铺好地膜后播种,行距40厘米,株距20厘米-30厘米,亩播种量0.5千克-0.7千克,保苗0.8万株;分蘖期进行第1次除草、灌水,拔节期进行第2次除草、灌水,并每亩追施纯氮7.2千克-9.6千克。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海拔2300米以下地区水地铺膜做牧草种植。

  品种名称:燕麦白燕7号

  品种来源:2005年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从吉林白城农科院引进。2012年11月29日青海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青审麦2012002。

  特征特性:株高125.9厘米,单株有效分蘖2.6个,主茎小穗数23.6个,茎秆弹性强。穗型圆锥花序周散型,长16.7厘米,颖壳黄色,主穗小穗数23.6个,穗粒数45.3个,籽实带壳,籽粒浅黄色,千粒重28.7克。颖果椭圆状纺缍形,黄色,千粒重28.7克。主茎穗粒数45.34粒,经济系数0.41,籽粒粗蛋白12.26%,粗脂肪4.18%,?-葡聚糖4.5%。春性、中早熟。从播种到出苗27天,期间≥0℃的积温234.9;出苗到分蘖24天,期间≥0℃的积温270.3;出苗到开花67天,≥0℃的积温895.4℃;开花至成熟36天,≥0℃的积温620.5℃;全生育期113天,期间≥0℃的活动积温1687.6℃。抗旱、耐瘠薄、抗倒伏,轻感蚜虫,抗黄矮病、锈病。

  产量表现:一般肥力旱作条件下,开花期亩鲜草产量1795.4千克-2300千克,较高肥力旱作条件下,开花期亩鲜草产量2300千克-3164.5千克。

  栽培要点:要求土壤疏松,肥力中等。播前亩施有机肥2000千克-3000千克,或配合施纯氮3千克-4.5千克、五氧化二磷2千克-3.5千克。4月上旬-6月中旬播种,条播或撒播,播深3厘米-4厘米,行距15厘米-20厘米,亩播种量13千克-16千克,保苗35万株-40万株。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我省海拔2700米-3000米的高位山旱地青饲草种植。

  品种名称:甜椒青椒3号

  品种来源: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所利用自交系105-3-3-1为母本,自交系9905-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2年11月29日青海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青审菜2012001。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强。株高73厘米,开展度52.43厘米;主分枝2个,2-3级分枝2-3个,分枝角度小。果实下垂,青果呈绿色,成熟果鲜红色;果实近圆形,表面光滑;果纵径8.87厘米,横径8.33厘米,纵径与横径比1.06:1,果实心室数3个-4个,鲜果果肉厚度0.81厘米。种皮呈浅黄色,种子形状为近圆片形,千粒重7.76克。单果重212.14克,单株果数6.14个;鲜果中含干物质77.9克/千克、总糖66.9克/千克、维生素C1600毫克/千克。中早熟。出苗期至开花期52天,期间≥10℃的积温914.73℃;开花期至青果期39天,期间≥10℃的积温755.04℃;青果期至成熟果采收末期122天,期间≥10℃的积温2714.55℃;全生育期219天,期间≥10℃的积温4477.34℃。抗炭疽病,高感疫病。

  产量表现:一般水肥条件下每亩果实产量3500千克-3800千克,高水肥条件下产量4200千克-4600千克。

  栽培要点:3月初温室育苗,用种量0.05千克/亩,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至温室,移栽前基肥亩施农家肥4000千克-6000千克,施五氧化二磷22.50千克,纯氮8.50千克。起垄覆膜定植,株距45厘米-50厘米,行距60厘米,每穴定植1株。10叶-12叶时追施纯氮6.9千克/亩,氧化钾3.4千克/亩。全生育期灌水7次-9次,苗期2次,定植后1次,结果初期1次,结果盛期3次-5次。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温室内早春茬或春夏茬种植。

  品种名称:菜豆青菜豆2号

  品种来源: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所利用从德国引进的矮秧菜豆资源2002-1为母本,国内中蔓菜豆资源LJ50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一次单果行选择,两代混合选择而成。2012年11月29日青海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青审菜2012002。

  特征特性:植株矮生,紧凑,株高50.5厘米,开展度40.6厘米;植株分枝数9个。始花节位5节,荚簇生,荚形长圆棍状,荚面微凸;嫩荚横切面近圆形,绿白色,微弯曲;荚长19.5厘米,宽0.92厘米,厚0.74厘米,荚果肉厚0.22厘米。种子肾形,种皮粉色,有光泽,没有斑纹,种脐褐色,每荚种粒数为7粒,百粒重4.16克。嫩荚平均单荚重9.2克,单株荚数26.9个。鲜荚中干物质351.3克/千克,总糖36.2克/千克,蛋白质16.1克/千克, 淀粉5.94克/千克,纤维质11.4毫克/千克,维生素C 80毫克/千克。早熟。出苗期至开花期45天,期间≥5℃的积温519.68℃,开花期至角果青熟期22天,期间≥5℃的积温318.73℃,角果青熟果到种子成熟期45天,期间≥5℃的积温740.95℃。商品生产生长期81天,期间≥5℃的积温993.55℃。全生育期126天,期间≥5℃的积温1837.41℃。耐寒性较强;抗旱性较强。早期易感染菜豆疫病。

  产量表现:高水肥条件下每亩产豆荚2800千克-3000千克,一般水肥条件下产豆荚1800千克-2200千克。

  栽培要点:露地栽培。4月下旬直播,播种前亩施农家肥3000千克-4000千克,五氧化二磷13.5千克,纯氮5.10千克。采用平畦不覆盖或起垄覆膜方式直播,亩用种量8.5千克,株行距25厘米×30厘米,每穴点播种子1粒-2粒,定苗1株;初花期亩追施纯氮9.2千克。全生育期灌水4次-5次,苗期1次,初花期1次,结果期2次-3次。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海拔1650米-2300米的地区露地栽培种植。

  品种名称:油白菜高原油白菜3号

  品种来源: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于2010年利用不育系218A做母本和自交系909做父本配置成的杂交种。2012年11月29日青海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青审菜2012003。

  特征特性:幼苗半直立生长,株型紧凑,束腰形。12叶采收期株高18.15厘米,开展度20.01厘米,叶长12.5厘米,叶宽9.91厘米,叶柄长8.6厘米,叶柄基部宽5.1厘米、厚0.8厘米。种子黄褐色,圆球形,种皮光滑,千粒重2.5克。采收期单株净重184.73克,粗纤维0.573克/100克、维生素C 20.14毫克/100克。属早熟品种。3月下旬直播后9天出苗,期间≥5℃的积温25.5℃;出苗至3叶期15天,期间≥5℃的积温148.5℃;3叶期至12叶采收期36天,期间≥5℃的积温420℃。抗病性强,无软腐病发生,黑斑病发生率5%。

  产量表现:大面积种植中等肥力条件下一般亩产2670千克-3340千克,高肥力条件下一般亩产2870千克-3540千克。

  栽培要点:播前亩施农家肥3000千克-4000千克,五氧化二磷5.87千克。机械或人力开沟条播,行宽13厘米-15厘米,播深3厘米-5厘米,播量0.30千克-0.45千克。播种后轻度镇压,确保田块平整保墒;2-3片真叶期开始间苗,苗间距3厘米-5厘米,5片真叶期结合灌溉每亩追施纯氮3.45千克/亩,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定苗,苗间距10厘米-12厘米,亩保苗2.67万株-3.34万株;9叶-12叶期采收上市。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我省露地和保护地种植。

  品种名称:番茄阳光F1

  品种来源:乐都县蔬菜技术推广中心于2007年从宁夏中卫引进。2012年11月29日青海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青审菜2012004。

  特征特性:无限生长型,半直立。株高242厘米,开展度75厘米。单序花数7.3朵,单序果数5.55个,始花节位6.7节;果实绿熟期为绿白色,成熟为红色、扁圆形,果实纵径5.38厘米,横径7.1厘米,果面有棱,果脐小,果肉厚度0.85厘米。单株结果数31.3个,单果重181.48克;鲜果中可溶性糖含量为2.31%,维生素C含量为227.6毫克/千克,番茄红素含量为535毫克/千克,总酸度为0.249%。晚熟。播种至出苗期9天,期间≥10℃的积温181.3℃;出苗期至定植期44天,期间≥10℃的积温773.1℃;定植至开花期50天,期间≥10℃的积温255.8℃;开花期至采收始期51天,期间≥10℃的积温648℃;采收始期至采收末期119天,期间≥10℃的积温1244.8℃;全生育期273天,期间≥10℃的积温3103℃。耐寒性较强,高抗番茄早疫病、番茄晚疫病。

  产量表现:一般肥力条件下亩产量8000千克-9000千克,高肥力条件下产量9000千克-11000千克。

  栽培要点: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种植,忌连作。早春茬栽培,元月上、中旬育苗;秋冬茬栽培,6月上旬育苗。亩播种量0.04千克/亩-0.05千克/亩。苗龄44天-47天,6片-7片叶时定植,定植前亩施农家肥5000千克/亩-6000千克/亩,深翻30厘米,行距大行70厘米,小行40厘米,株距45厘米。全生育期浇7-9次水,浇水后及时排湿,阴、雨天不浇水。白天室内温度保持在25℃-28℃,夜间温度不低于15℃。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青海省内保护地种植。

  品种名称:茄子京茄20号

  品种来源: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所于2008年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引进,2012年11月29日青海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青审菜2012005。

  特征特性:株高216厘米,开展度61.3厘米;果形棒状,果实黑紫色,果皮光滑油亮,果长25厘米,果实横径6厘米。每株结果数15个,单果重215克,每1000克果实中,含维生素C 8.65毫克,可溶性蛋白3.14克,碳水化合物2.96%,可溶性糖2.96%。中晚熟。出苗到定植期(5片-6片真叶)45天,期间≥10℃积温623℃。定植到开花结果期25天,期间≥10℃积温486℃。开花结果期到采收期20天,期间≥5℃积温535℃;采收期到终收期90天,期间≥10℃积温1215.℃。生育期220天。耐旱性中,耐热性强,耐寒性弱,抗绵疫病、黄萎病。

  产量表现:高水肥条件下亩产量5000千克-5500千克,中等水肥条件下4500千克-5000.00千克,一般水肥条件下4000千克-4500千克。

  栽培要点:定植前亩施农家肥8000千克-10000千克,纯氮11.5千克,五氧化二磷23千克、氧化钾9.6千克,起垄栽培、地膜覆盖,株距为40厘米-45厘米。生长过程中叶面追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2次-3次。幼苗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18℃-24℃;结果初期白天温度25℃-28℃,夜间17℃-22℃;盛果期白天温度25℃-30℃,夜间16℃-20℃,维持相对空气湿度在60%-70%。双干整枝,保持植株通风透光,吊秧。“对茄”坐果后,摘除“门茄”以下所有侧枝和叶片。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青海省内保护地种植。

  品种名称:枸杞柴杞2号

  品种来源:青海省海西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在宁杞1号枸杞园中发现优异单株,经系统筛选而成。2012年11月29日青海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青审枸杞2012001。

  特征特性:树高(树龄4年)149厘米,基茎粗2.49厘米,树冠直径148厘米,主枝与主干开张度上举。自然侧枝发枝数2.6个,剪截后枝条发枝数5.45个,全株枝条数176个,全株结果枝条率96%。果棱4个,外部形状纺锤形,果尾平,横切后内部结构2-3腔室,最大单果重量为2.68克,果实纵茎2.85厘米,果实横茎1.03厘米,单果平均重量1.35克,内含种子粒数37.7粒,干果肉厚0.55厘米。粒度(粒/50g)135粒,鲜果千粒重1537.8克,鲜干比3.7︰1。耐旱、耐盐碱,中抗白粉病。在柴达木地区,萌芽5月1日,一年生现蕾5月16日,当年生枝现蕾6月8日,果熟初期7月3日,年进入盛果期7月10日。

  产量表现:一般水肥条件下(4年龄以上),平均亩产360千克—390千克,高水肥条件下平均亩产400千克—410千克

  栽培要点: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0.5%以上,有效活土层25厘米以上,平均气温3.9℃-12.7℃,≥10℃有效积温1800℃-4400℃,年日照时数≥2500小时的地区种植。栽植前一年秋季整地施肥,每亩施有机肥3000千克,纯氮20千克、五氧化二磷12千克、氧化钾8千克,基肥施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量分别占全生育期施用量的40%、50%、50%。4月-5月按行距2米,株距1米定植,规模种植时,为方便机耕作业,可按行距3米,株距1米定植。4月-5月、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进行二次土壤翻晒,疏松土壤,消灭杂草;6月上旬、8月上旬各追肥一次,每次每株追施尿素0.1千克;花蕾期每亩用叶面宝1支(5毫升/支)加水50千克喷施;结果期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3次-4次,每次间隔15天。8月-10月为采收期,不宜在晨露、雨水未干时采摘。将采收的鲜果在5%的碳酸钠溶液中浸1分钟捞出,铺在果栈上,厚2厘米-3厘米进行晒干,晒干前不得翻动,如需动时可用木棒打栈底松动。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我省柴达木盆地灌区种植。

  品种名称:枸杞柴杞3号

  品种来源:青海省海西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2年11月29日青海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青审枸杞2012002。

  特征特性:树高(树龄4年)172.6厘米,基茎粗3.71厘米,树冠直径162.6厘米,主枝与主干开张度适中。自然侧枝发枝数4.55个,剪截后枝条发枝数7.45个,全株枝条数225个,全株结果枝条率72%。果沟2-5个,外部形状扁圆,果尾凸出,横切后内部结构为二腔室,果沟底部颜色为浅黄色。最大单果重量为5.78克,果实纵茎3.36厘米,果实横茎1.49厘米,单果平均重量2.99克,内含种子粒数27.52粒,鲜果肉厚0.79厘米;粒度(粒/50g)91.5粒,鲜果千粒重2502.66克,鲜干比4.75︰1;耐旱、耐盐碱,中抗白粉病。在柴达木地区,萌芽5月1日,一年生现蕾5月19日,当年生枝现蕾6月11日,果熟初期7月7日,年进入盛果期7月15日。

  产量表现:一般水肥条件下(4年龄以上),平均亩产350千克—380千克,高水肥条件下平均亩产380千克—400千克

  栽培要点: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0.50%以上,有效活土层25厘米以上,平均气温3.9℃-12.7℃,≥10℃有效积温1800℃-4400℃,年日照时数≥2500小时的地区种植。栽植前一年秋季整地施肥,每亩施有机肥3000千克,纯氮20千克、五氧化二磷12千克、氧化钾8千克,基肥施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量分别占全生育期施用量的40%、50%、50%。4月-5月按行距2米,株距1米定植,规模种植时,为方便机耕作业,可按行距3米,株距1米定植。4月-5月、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进行二次土壤翻晒,疏松土壤,消灭杂草;6月上旬、8月上旬各追肥一次,每次每株追施尿素0.1千克;花蕾期每亩用叶面宝1支(5毫升/支)加水50千克喷施;结果期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3次-4次,每次间隔15天。8月-10月为采收期,不宜在晨露、雨水未干时采摘。将采收的鲜果在5%的碳酸钠溶液中浸1分钟捞出,铺在果栈上,厚2厘米-3厘米进行晒干,晒干前不得翻动,如需动时可用木棒打栈底松动。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我省柴达木盆地灌区种植。

  品种名称:微孔草青微2号

  品种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于2004年以EMS(甲基磺酸乙酯)为化学诱变剂,处理采自西藏自治区达孜县野生微孔草种子,从其后代中选择变异优株,经驯化选育而成。2012年11月29日青海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青审微孔草2012001。

  特征特性:株型为塔形,株高76厘米,主茎粗0.67厘米,分枝习性为下生分枝型,单株分枝数11.22个。花梗从中上部叶腋抽出,单岐聚伞形无限花序。花序塔形,每花序开花8-15朵,花冠蓝色,花萼绿色或紫色,结果期,花萼紧包4个小坚果,成熟期,大部分花萼闭合,不使种子(小坚果)脱落。块根纺锤形,颜色棕色;籽粒棱锥形,褐色,有瘤状突起,背面有背孔,休眠期较长。大田单株粒重3.5克,千粒重1.45克,经济系数0.065,含油率35.52%,γ-亚麻酸占7.163%,α-亚麻酸占16.661%。冬性、两年生,中熟。以种子播种,全生育期461天,期间≥0℃积温3181.8℃;以块根播种,全生育期天122天,期间≥0℃积温1438.1℃。适应性较强,耐寒,耐阴湿,较抗倒伏,抗落粒性优于野生微孔草,白粉病发生迟,至收获前轻度感染。

  产量表现:高肥力条件下亩产35千克—40千克,一般肥力条件下亩产20千克—25千克。

  栽培要点:选择前作为青稞或油菜、马铃薯、燕麦的地块种植,播前亩施有机肥1500千克-2000千克。4月中下旬播种,以种子播种,采用播种机条播,行距30厘米,播深2厘米-2.5厘米,亩播种量0.3千克—0.35千克。3叶期后及时中耕除草两遍。9月上中旬防治鼠害;防止牲畜啃食块根,保护块根安全越冬。翌年返青后,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匀苗,株距20厘米左右,亩保苗1.1万株。蕾苔期再松土除草1遍。终花期收获,随熟随收。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高位山旱地及条件类似的其他地区种植。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