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农经发〔2013〕7号
有关设区市农业(农牧)局,辛集市农业局:
为了有针对性的做好棉花管理工作,近日省农业厅组织省棉花专家顾问组成员到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等地对棉花生长情况进行了田间考察。当前全省棉花苗齐苗壮苗病轻,长势良好,陆续进入蕾期。根据考察结果,专家组经分析会商,提出了《2013年河北省棉花蕾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指导棉农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田间管理,搞好科技服务,努力夺取全年棉花丰收。
河北省农业厅
2013年6月4日
2013年河北省棉花蕾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河北省棉花专家顾问组近日对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等地棉花生长情况进行了田间考察,今年棉花生长发育主要特点是:一是播期适宜。大部分棉田在4月22日-30日播种,较往年推迟3-5天,有效解决了以往播种过早的问题;二是苗齐苗壮,长势稳健。据调查,目前平均株高11.29厘米,真叶5.75片,株高和叶片数均较常年同期有所降低,发育进程有所推迟,利于减少前期阴雨烂铃和预防早衰;三是密度较为合理。据调查,平均密度每亩4434株,但存在北部个别棉田密度偏稀、南部个别地块行距偏小的问题;四是病虫害轻。今年因5月份降雨少,温度适宜,苗病轻;多数棉田蚜虫发生轻,防治及时,未造成危害。
进入6月份之后,随着温度升高棉花发育加快,将于6月10日左右进入蕾期。专家顾问组经会商提出蕾期生产管理意见如下。
一、适时揭膜,促根下扎
棉花地膜的作用在苗期,主要是提温保墒、抑制杂草,是促进棉花全苗、壮苗的有效措施;进入蕾期后,及时揭去地膜有利于促进根系下扎,接纳雨水,增强棉花抗旱防衰能力。应掌握在6月中下旬揭掉地膜并带出田外。
二、加强中耕,破除板结
棉花揭膜后,土壤容易板结,土壤水分蒸发加快,杂草较多,必须进行中耕松土,破除板结,消灭杂草。蕾期中耕2-3次,第一次要浅中耕,耕深2厘米左右,以后逐渐加深,最深不超过5厘米,避免伤根过多,影响棉花正常生长发育。
三、及时浇水,稳施蕾肥
棉花进入蕾期以后,由单纯营养生长转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生长发育加速,是搭好丰产架子,获得高产的重要时期,也是对肥水需要的敏感阶段,合理运筹肥水至关重要。
在浇水时间上,要“看天、看地、看苗情”,决定是否浇水。若6月上中旬没有大于10毫米的有效降雨,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降至55%左右,棉株叶片中午至下午萎蔫严重,叶色暗绿无光泽,株高、果枝、主茎顶部生长速度明显放慢,红茎比例过高,要及时浇水,尤其防止盛蕾期(6月20日)之后的严重干旱,导致群体不良而早衰;在浇水方法上,蕾期要小畦快浇,或隔行浇,不要大水漫灌;要关注天气预报,防止浇后遇雨徒长;肥力低或底施氮肥较少的棉田,结合浇水每亩追尿素5-7.5公斤。
四、科学整枝,适当化控
一般棉田在能辨认出第一果枝时,即可把第一果枝以下的叶枝去掉,保留主茎叶片;对于缺苗断垄棉田或密度不足每亩2800株的棉田,可每株保留2个优势叶枝,以补充群体叶面积和果枝数。蕾期化控主要目的是保持棉株稳健生长,使地上部器官与根系、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关系协调,控制旺长,一般棉田亩喷施缩节安1克左右。对于密度偏大或棉株生长偏旺的棉田,要适当增加用量。在浇水施肥前或降雨后结合治虫及时喷施。对于因抢墒早播而发育过早,6月7日左右即现蕾的棉田,提倡在蕾期去掉下部1-2个果枝,利于防止早衰并减少烂铃。
五、加强监测,防治病虫
盲椿象、棉蓟马、棉蚜、棉红蜘蛛、棉铃虫等害虫是棉花蕾期及之后的主要虫害,重点为害棉花的主茎顶部、蕾、花等,造成蕾花铃大量脱落,最终造成减产。特别是麦收前的蚜虫防治尤为重要,要注意适时监测,一旦达到防治指标要及时防治。棉花伏蚜防治指标是单株上、中、下三叶蚜量150-200头,棉铃虫防治指标是百株三龄以上幼虫5头。防治棉铃虫可用菊酯类农药以及辛硫磷与菊酯类农药复配制剂、甲维盐等喷雾,可兼治棉蚜;防治棉盲椿象、棉蓟马和蚜虫可选用啶虫脒、吡虫啉、烯啶虫胺等喷雾防治;用蚜螨特、扫螨灵、甲维盐等防治棉红蜘蛛和棉蚜。同时,结合治虫,加部分抗病抗逆制剂如黄腐酸盐混合喷施,可有效提高棉花的抗病性。发现田间有枯、黄萎病发病中心要及使用萎菌净灌根,以控制病害的蔓延。棉田用药防治病虫害要注意按说明书给定的剂量稀释倍数兑水喷施,克服盲目多用药少加水喷不匀打不透的现象。同时注意农药的交替轮换使用,搞好安全防护,杜绝中毒事故的发生。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