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政策法规
贵州省农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全省农业抗旱保秋收工作的通知
时间:2013-08-05 10:19:32来源:作者:易欣

黔农发〔2013〕137号

各市(州)农委、畜牧水产局,毕节市农机局,仁怀市、威宁县农牧局:

  今年5月以来,我省各地降水总量不足,尤其是进入7月以来,降水明显偏少,较常年7月平均降水量减少近八成,加上大范围高温天气,导致大部地区出现不同程度干旱,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对完成全年任务目标造成极大压力。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和赵克志书记、陈敏尔省长关于“全力以赴抗旱保民生、保秋收、保增长”的批示精神,为抓好农业生产自救及灾后恢复生产,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农业抗旱保秋收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当前旱情的严峻形势

  至7月31日,全省79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旱,其中特旱14个县、重旱30个县、中旱24个县、轻旱11个县。据农情统计,农作物和果茶园受旱1406万亩,其中成灾762万亩,因旱造成180.3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320万亩人工草地受灾,鱼塘和稻田养鱼受旱243.5万亩,预计干旱已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65.2亿元。干旱对我省粮食生产影响严重,尤其是水稻大多处于拔节孕穗至抽穗期,缺水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造成部分田块减产甚至绝收;玉米处于抽雄吐丝至灌浆期,缺水影响抽雄授粉和灌浆结实,造成粒数减少、粒重降低,甚至导致部分地块绝收。干旱对“菜篮子”产品生产影响较大,可能造成部分地方蔬菜和畜禽水产品产量下降,对下一阶段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产生不确定因素。据气象预报,近期旱情还将持续,对完成全年粮食增产、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目标带来极大压力。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农业旱情的严峻形势和抗旱救灾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灾后恢复生产和秋冬种工作作为最紧迫的任务来抓,切实把握抗旱救灾的主动权,严防麻痹大意、松懈厌战、心存侥幸,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加强抗旱救灾技术指导和服务

  各地农业部门要按照《贵州省农业抗旱保秋收技术方案》(见附件)要求,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和当前灾情,组织制定抗旱保秋收技术方案,加强抗旱救灾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提高抗旱救灾科技含量,努力减轻灾害损失。一是突出抓好抗旱保苗。广泛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加强以抗旱保苗为中心的秋收作物田间管理,力争受旱的少成灾,成灾的少减产。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采取江河抽水、打井提水、管道输水等措施,对在田作物进行补水灌溉,重点保障尚未绝收的水稻等秋粮作物和蔬菜等经济作物。旱地要采取喷灌、润灌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结合灌溉,追施肥料,补充养分,努力保持群体长势。充分发挥农机在抗旱救灾中的作用,加快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进度,改善农机装备条件和服务能力,积极组织各级农机服务组织迅速投入到抗旱救灾中。二是强化生产指导服务。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受灾田块采取抽水抗旱、喷施抗旱剂,绝收田块改种蔬菜、秋马铃薯、荞麦等措施,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抓住关键农时,采取召开培训会、现场会、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搞好技术培训,引导农民补种、改种和抓好田间管理。大力推广免耕栽培等轻型农艺技术和适用农机技术,缓减农村劳力紧张状况。三是严密防范次生灾害。加强秋收作物病虫害防治,确保重大病虫害不暴发成灾。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特别是对规模养殖场户实行重点防控,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认真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环节监督检查,严防疫病传播,确保畜禽水产品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指导养殖场户优化生产种群,针对畜禽体质分级饲养,减少畜禽、鱼类死亡。加强引种调运管理,降低外来疫病传入的风险。

  三、扎实抓好灾后恢复和秋冬种生产

  各地要坚持综合施策、统筹兼顾,一手抓当前抗旱救灾,一手抓秋冬种生产,确保大季损失小季补,努力稳定农业生产的大局。组织人员深入灾区,认真核查评估灾情,研究提出各类受灾农作物改种、补种计划和秋冬种生产计划,将任务细化,层层分解落实到村组、农户,确保各项指导计划落实。受灾损失较重的地区,要争取秋冬种面积比上年有所增加。抓好抗旱集中育苗,一旦天气好转、墒情改善,要迅速组织开展改补种和秋种生产,通过晚秋作物弥补干旱损失,通过明年夏收弥补今年损失。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经营单位,多方筹措,增加储备,保障灾后恢复生产和秋冬种所需种子种苗、畜禽水产苗种、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供应。

  四、加快政策、项目和资金落实

  各级农业部门要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落实好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粮食直补、农资补贴、农业保险、柴油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加强力量整合,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项目资金下达进度,大力实施好粮油高产创建、“菜篮子”产品生产标准化创建、粮食增产工程、各产业发展专项、农机化示范、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重大项目,深入推进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灾后恢复和秋冬种生产。近期,省农委已会同财政下达农业抗旱救灾资金1000万元,用于抗旱用油、改补种种子、肥料、农药和养殖苗种等补贴,帮助灾区生产自救。各地要积极争取当地财政农业抗旱救灾资金投入,及时安排下达救灾资金,并向重灾区、重点作物和重点产业倾斜,保障抗旱救灾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

  五、切实加强抗旱救灾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部门要抗旱救灾摆在当前农业工作的首要位置,启动应急机制,集中人力物力,全力以赴抗旱保民生、保秋收、保增长。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牵头,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形成部门整体合力,确保人员和措施到位,确保各项计划任务落实到位。各级均要成立灾后恢复生产和秋冬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有关重大事项,研究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抗旱救灾和秋冬种工作开展。要制定有关工作方案和计划,细化各项措施,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各级农业部门负责人要靠前指挥,深入一线,督促指导灾后恢复生产和秋冬种工作。要进一步抓好农情调度,加强与民政、水利、气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建立灾情会商制度,及时收集、核实、上报灾情信息,迅速反映抗灾救灾、恢复生产等情况。要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报告灾情动态,处理紧急文件,为农业抗旱减灾提供基础依据和保障。

  附件:贵州省农业抗旱保秋收技术方案.doc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

  2013年8月1日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