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农字〔2013〕144号
市、县、自治县农业(农林、农科)局(农委)、农技中心:
去冬今春,我省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努力克服不良天气及部份瓜菜品种收购价格低迷的影响,促进冬季瓜菜产业稳步发展,全省瓜菜种植面积、产量、出岛量分别达300.4万亩、450万吨、325.6万吨。为切实抓好今冬明春瓜菜产销工作,确保瓜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市场需求分析
(一)销地市场需求分析
海南冬季瓜菜产品主要销往国内180多个大中城市,少部分销往国外市场。其中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武汉、寿光、沈阳、长春等市场消费量均达到20万吨以上,郑州、西安、深圳、合肥、重庆、成都等市场及一些中等城市消费量也在10万吨以上,已成为海南瓜菜重要的集散地。西北地区中小城市的瓜菜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将成为海南瓜菜产品拓宽市场的主要集散地。
(二)适销种类分析
海南瓜菜在内地比较适销的产品主要为豆类、椒类、茄类、菜用瓜类、果用瓜类等五大类。其中长豆角、四季豆、甜瓜、苦瓜、丝瓜、樱桃番茄等在冬春季节北方大棚和两广地区较难生产或生产量较少,历年来很受市场欢迎;黑皮冬瓜、紫长茄、红线茄及椒类中的小红尖椒、线椒、朝天椒、螺丝椒等近年也普遍受欢迎,由于受气候因素、面积增加等因素影响,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日本南瓜、小南瓜需求量有所降低。各销地市场对不同瓜菜种类以及品种的消费习惯存在较大差异,各产区在选择品种时要依据销地市场需求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
(三)市场准入分析
农产品质量安全倍受公众关注,市场准入将更加严格。各个大市场实行了农药残留例行检测制度,许多大城市的重点农产品批发交易场所实行了农产品包装标识准入制度,要求各类农产品必须有统一规格的包装,包装上要注明产品名称、产品等级、生产地址、产品重量、基地电话等内容,其主要目的是抬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门槛,便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二、生产形势分析
(一)有利条件
1、季节优势。海南位于中国最南端,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季平均气温23.7℃,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18.5℃,光照充足,有利于冬春季瓜菜生产,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早”的季节优势。
2、产业优势。海南依托优越的冬春光温条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建成国家冬季瓜菜基地,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的冬季瓜菜生产格局。如以文昌、琼海为主的东部辣椒产业带,以三亚、乐东、陵水为主的南部豆角、西甜瓜产业带,以儋州、昌江、临高为主的西部南瓜产业带,以澄迈、海口为主的北部豆角、辣椒产业带,以屯昌为主的中部苦瓜产业带,以五指山、琼中、保亭为主的高山蔬菜产业带等,特别是豆角、苦瓜、西甜瓜等产业在冬春季生产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3、品牌优势。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良瓜菜品种,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完善菜地基础设施,扩大预冷保鲜规模,改进产品包装等,创立了一批知名品牌瓜菜,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海南瓜菜产品在北运市场享有较高的信誉,销路一直较好。
(二)制约因素
1、“两广”北运瓜菜影响。广东省粤西地区是北运瓜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湛江市的徐闻县、雷州市、廉江市、遂溪县和茂名市的高州、化州、吴川等,北运瓜菜种植面积在200万亩左右,产量超过300万吨,部分坡地为秋种,椒类品种大部份与我省雷同,收获时间较长,上市较早,具有运输距离短的优势;广西自治区的南宁、钦州、防城、合浦、北海等地以及桂北部分地区,北运瓜菜种植面积超过250万亩。其中桂南地区的辣椒种植面积近60万亩,批量上市时间在2-3月份。冬瓜约有10万亩,上市时间在4-6月份,这些品种都将对海南北运相同品种产生冲击。
2、内地大棚瓜菜影响。“暖冬”气候将延长内陆秋冬瓜菜的收获季节,内地大棚瓜菜主要以茄果类为主,也会给海南北运瓜菜带来一定的冲击。山东等地的大棚瓜菜生产规模大、种类多,对我省前期上市的冬季瓜菜造成了压力。云南西双版纳也有20多万亩冬季瓜菜,越南、缅甸、老挝的西瓜、甜瓜等上市较早,年进入我国几十万吨,对海南瓜菜销售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气象分析
今年全国各地经受长时间高温天气,夏秋季节降雨较多,雨量较大,内地多发山洪,预测今冬明春海南低温阴雨天气较长,“冷冬”的可能性较大。“冷冬”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北方大棚蔬菜生产及“两广”地区秋冬种瓜菜的生产,我省瓜菜主产区应密切关注气候走势,合理安排种植品种和植期,力争在不利气候条件下赢得瓜菜丰收年。
三、目标任务
发展思路:稳定面积,调整结构,提高产量和质量,打造品牌,拓宽销路,提高效益,促进增收。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优化品种和产业结构,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合理安排植期,加强质量监管,强化品牌效应,拓宽市场销路,增加出岛量,提高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主要目标:全省计划种植面积300万亩,同去年基本持平,总产量465万吨,增长3.3%;出岛量340万吨,增长4.9%;瓜菜良种覆盖率96%以上,集约化育苗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产品抽检合格率98%以上,绿色防控推广面积55万亩,农药使用量减少30%;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103万亩,每亩节本增效50元以上;农民瓜菜收入增加10%。
四、主要措施
(一)稳定面积,调整布局
1、稳定水旱田面积。积极推广“稻-稻-菜”轮作耕作制度,力争今冬明春全省水旱田瓜菜种植面积达到160万亩。
2、努力扩大坡地面积。坡地瓜菜可以有效规避前期的涝灾,也可灵活安排种植时间,要充分挖掘水源,配套建设喷滴灌等设施,解决坡地瓜菜灌溉问题,逐年扩大坡地瓜菜种植面积,力争今冬明春全省坡地瓜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增长11%。
3、提高复种指数。三亚、陵水、乐东等南部地区温度高、光照充足,要努力提高瓜菜复种指数,积极发展生育期相对较短的豆角、甜瓜、黄瓜等二茬瓜菜,力争全省二茬瓜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
4、积极发展常年蔬菜。常年蔬菜基地建设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是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十大重点事项之一。各市县要积极建设常年蔬菜生产基地,特别是海口、三亚、儋州、文昌等重点城市,以满足城乡居民“菜篮子”需求,力争今冬明春常年蔬菜累计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
5、积极发展高山蔬菜。五指山、琼中、保亭等山区市县应利用海拔较高、气候温凉等条件,积极发展高山蔬菜,力争冬春季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
6、建设优势区域产业带。积极建设乐东、三亚、陵水长豆角、哈密瓜优势产业带;文昌、琼海优质冬瓜、辣椒产业带;定安、陵水优质樱桃番茄产业带;临高、昌江优质南瓜产业带;儋州优质冬瓜产业带;屯昌优质苦瓜产业带;东方至文昌沿海沙地优质西瓜产业带;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优势产业带,推动品牌营销战略。
7、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整合有关项目,加强菜田改造,加强农田排灌渠道、田间道路、土壤改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大棚、喷滴灌等设施,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建设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2013年计划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面积60万亩。
(二)合理安排植期,保持均衡上市
1、避开内地大棚瓜菜。各市县要瞄准内地大棚蔬菜收获尾期,合理安排种植时间,积极推广集约化育苗技术,及时移栽。乐东、东方、三亚、陵水等地甜瓜宜于9月初开始播种,文昌的小红尖椒、朝天椒生育期较长,可在8月下旬开始播种。对于一些收获期较晚的品种如紫长茄等也应早播种,争取最佳上市时间。
2、避开“两广”瓜菜上市高峰期。广东省湛江、茂名等地、广西自治区北海、桂南等地冬种瓜菜在品种和上市期与海南有相撞,应调查了解“两广”的气候特点和种植情况,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尽量避开“两广”瓜菜上市高峰期,做到分期分批上市,防止相互挤压,造成价格下滑。
3、保持均衡上市。各市县应相互了解种植品种和时间,市县之间错开上市高峰期,保持全省均衡上市。南部地区一般在9月-10月分批播种,北部地区晚稻收割较迟,播种时间可在10-11月。
(三)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量和质量
1、突出主导品种。要依据资源优势和种植经验,积极发展市场好、效益高的主导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如三亚的长豆角、紫长茄、小黄瓜、甜瓜;乐东的甜瓜、四季豆、长豆角;陵水的长豆角、四季豆、樱桃番茄;定安的樱桃番茄、丝瓜;琼海、儋州的青皮冬瓜;文昌的小红尖椒、朝天椒;屯昌、万宁的苦瓜等。同时,要积极探索大棚的适栽品种,提高东北部地区设施大棚的生产效益。
2、优化传统品种。内地大棚和“两广”地区冬季豆类种植难度较大,部分瓜类上市较迟,我省的豆类和部分瓜类价格相对稳定,应适当增加豆类、部分菜用瓜类种植面积,适当减少椒类种植面积。力争全省豆类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同比增加3万亩,西甜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同比增加2万亩,苦瓜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同比增加2万亩。要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品种,扩大适销对路品种的面积。
3、发展特色品种。根据市场需求适度种植嫩生姜、芋头、蘑菇、黄秋葵、芦笋等特色菜及甜玉米、花生等小宗作物,促进品种多样化。
4、引进推广优良新品种。积极引进省外、国外优良瓜菜品种试种,筛选推广适宜本地栽培的优良瓜菜品种。
(四)加强质量监管,创立知名品牌
针对去冬今春瓜菜抽检暴露的突出问题,各市县政府、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引以为戒,要不折不扣落实与省政府签订的冬季瓜菜质量安全责任书,提出针对性管控措施,对长期存在、屡教不改的问题深挖原因,提出治本的措施,举一反三,切实整改。
一是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强化农药店获证后监管,推行农药经营黑名单制度,对销售禁用农药的单位实行市场禁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严打禁用农药,查办大案要案,公布典型案例,有效遏制违法犯罪行为。开展物流企业农药产品物流配送,高尔夫球场、南繁育种基地用药专项检查,杜绝禁用农药流入农药市场。实施农药产品质量抽检,重点检测常规农药中是否违法添加禁用农药成分,严厉打击、严肃查处违法添加禁用农药的行为。加快农药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推行农药一卡通模式,建立健全农药经营单位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大力宣传《海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鼓励举报禁用农药行为。
二是强化农药残留监测。加强瓜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特别是加强豇豆、四季豆、苦瓜、辣椒等重点瓜菜品种农药残留专项监测,掌握农药使用动态,建立瓜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库,开展预警预报。全面实施豇豆质量安全检打联动,对检出禁用农药的豇豆,严密追溯,严厉打击。严把瓜菜出岛上市关口,冬季瓜菜全部纳入监测范围,豇豆、四季豆、苦瓜、西瓜凭农药残留检测合格报告单上市出岛。在主要路口设置瓜菜出境检查站,严格检查瓜菜车辆,严禁未持有农药残留检测报告单的瓜菜车辆出县境。
三是规范农药使用行为。加强农药使用技术指导,引导生产者科学用药,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程、农药使用记录、安全间隔期等规定。关口前移,加大规模生产基地抽检力度,强化上市瓜菜收购点检测。加强对瓜菜生产基地巡查,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合作社健全生产档案,严肃查处违规使用农药的行为。组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强农民生产过程农药使用管理和技术指导,教育农民树立瓜菜生产第一责任人意识,督促其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加强瓜菜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发布对应的防治措施,建立健全专业化防治队伍,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农民适时防治。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培训活动,加强农药使用技术指导,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严防超范围使用农药,严格掌握采收安全间隔期。积极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通过示范带动,引导农民标准化生产。
四是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推进瓜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太阳能灭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鼓励使用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在瓜菜主产区提供专业化服务,保障瓜菜生产过程安全。在豇豆生产关键时期,针对关键害虫,组织专业化队伍开展大面积的统防统治。加强生产指导和过程监控,筛选对豇豆等作物主要害虫防治效果好、残留量低的农药产品,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大力推广。
五是加强检测能力建设。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强化市县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监管条件。市县检测中心要加强农产品农药残留、农药质量检测业务工作,为农业执法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对已运行的检测中心开展培训和考核,提升市县检测中心定量检测能力水平。
六是严格落实属地责任。要把冬季瓜菜质量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要突出重点,针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薄弱环节、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开展整改,重点治乱,并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从根本上、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对薄弱环节的管理,及时发现各类区域性、行业性风险隐患。对于发现的问题隐患,要及时预警,主动设防,防患于未然,确保冬季瓜菜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
七是提高品牌意识。鼓励企业对经营的农产品使用商标,发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的作用,使区域经济、农业产业化与品牌经营有机地连结起来。加强包装设计,提高包装档次,着力打造品牌优势,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闯市场,向品牌要效益,创立一批市场信誉高,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
(五)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整治、国土土地整理、国家冬季瓜菜基地菜地改造、瓜菜设施大棚建设等项目,完善冬季瓜菜基地田间道路、排灌渠道、土壤改良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冬种瓜菜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发展大棚栽培甜瓜、适宜发展大中棚栽培西瓜、苦瓜、豆角及叶菜等品种,力争今冬明春大中棚栽培瓜菜面积达到20万亩,同比增加2万亩。积极推广节水灌溉和地膜覆盖技术,力争喷滴灌栽培瓜菜面积达到80万亩,地膜覆盖栽培普及80%以上。集中培育优良瓜菜种苗,推广瓜菜嫁接苗,提高种苗质量。
(六)重视流通,拓宽市场
一是鼓励和支持生产者与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营销网络,在大中城市建立产品直销窗口和连锁直销店,在主销地市场设点销售,扩大产品直销;鼓励和支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交易会,加强产销对接,关注网络销售,多种形式宣传推介优势瓜菜产品。
二是搞好产销对接。加强会展对接,办好“冬交会”,扩大订单,使“冬交会”成为我省冬季瓜菜走向国内外市场的窗口;加强销地市场对接。要稳住大城市市场,主攻中等城市,拓宽市场空间,主动与中等城市批发市场联系,互通信息,进行产销对接,跨越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批发的方式,实现产地与二级市场的直接对接;积极开展网上促销。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淘宝网上开店铺,依托淘宝网的营销优势,将海南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建立产销联盟。结合近两年瓜菜产、运、检、销出现的新情况及特点,积极主动与产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新型的产销关系,组织一批生产基地和重点专业合作社作为批发市场的主供基地和固定合作伙伴,建立稳固的产销合作关系。
三是加强产地市场建设。各市县根据瓜菜种植面积、品种及产量建立若干田头专业收购市场,对生产的品种进行集中收购,集中运输,为采购商创造便利的收购条件。改造升级现有冷库,要完善质量检测手段,制定收储标准,建立出入库制度,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改善产销条件,创造良好的产地收购环境。
四是加强信息引导。在政府网站上开设市场信息栏目,发布当地主要瓜菜品种产地收购价格信息,扩大信息服务范围,增加了参考信息量。通过各种媒介发布省内瓜果菜收购价格和省外各大市场批发价格、销量和市场行情分析预测信息,引导产品产销。
海南省农业厅
2013年9月29日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