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德庆县召开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会议通报了全县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以来的工作情况,动员和部署2006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发动工作,力争实现2006年60%的参合目标。
参加会议的有德庆县县委江森源副书记、县政府梁健梅副县长、县人大杨富泉副主任、县政协苏汉池副主席,县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县农村合作医疗督查小组成员,各镇(街道)镇长、主任,各镇分管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以及县合作医疗办全体同志。肇庆市卫生局局长盘其彬、分管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黄作英助理调研员出席了当天的会议。
会上,梁健梅副县长对德庆县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以来的情况作了通报。按照人大议案的要求,德庆县于2002年8月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村合作医疗各项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尤其是加强了农村合作医疗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农民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了解、认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逐年提高。至2005年8月底止,全县享受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补偿的已有2117人次,共计报销补偿金额为183.0754万元;其中还有319人获得县大病救助,救助金额为63.10万元;2004年底帮助贫困农民13123人参合,减免13.123万元。合计支付了259.2984万元。
梁健梅副县长强调,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市其他县(市、区)相比,仍然比较滞后,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有:各级干部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认识出现偏差;宣传发动不够深入细致、广泛和深入;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不够高,吸引力不够强;实行县统筹前,资金管理存在漏洞等等。
梁健梅副县长就确保完成2006年度60%的参合目标,提出了五点意见:一是必须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二是责任到人;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四是加强资金管理;五是确保服务质量,完善报销手续。
肇庆市卫生局盘其彬局长对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提出了两点看法和八点工作建议。盘局长认为,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是中央重视,体现在“四有”。即有政策、总理有指示、试点有扩大、标准有增加;二是响应号召,初见成效,中央实在、结合实际、农民实惠。建议县领导要重视,要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宣传部门要做好宣传,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乡镇要支持,一级抓一级,层级抓落实;村委要发动,讲清楚政策和好处;分管要督促,各级要及时汇报、检查、落实工作;数字要真实,随时经得起任何方面的检查;资金要到位,要按照省、市要求落实配套资金;农民要得到实惠,保障水平要提高,报销补偿要及时。
县委江森源副书记就有关“三农”问题,特别是“一保五难”(最低生活保障、行路难、饮水难、读书难、住房难、就医难)的工作开展情况作了汇报。“一保五难”前面几项工作都走在全市的前列,唯独最后一个“就医难”工作比较滞后,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工作方面,无论是进度、质量还是保障水平均滞后。一是个别乡镇的领导不够重视,甚至有些主要领导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怎么回事也未清楚,因此出现组织措施不力,成效不明显,未真正打开局面;二是整体水平不高;三是在实施县统筹前,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确保完成2006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目标任务,江副书记提出要“五抓”。一抓责任,要明确,各镇(街道)的镇长(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对此项工作要实行单项考核。二抓宣传,要制作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宣传品,要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点内容,如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什么好处等等;三抓扩大面,提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四抓管理,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在资金的管理上禁止弄虚作假,按章办事,取信于民,提高服务水平;五抓督查,要把此项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督查办的重点工作来抓,对镇党委、政府,挂点领导等责任实施情况督办。
德庆县调整了2006年县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新的补偿标准为:住院起报点为200元(含200元)以上,在本县镇级医院住院的每次报销40%,在县内县级医院住院的每次报销35%,在县外县级以上医院住院的每次报销30%的住院医药费,年补偿封顶线3000元。
会议后,10月13日县举办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主要是各镇(街道)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培训内容:学习德庆县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和《德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指引》。(据《肇庆农村合作医疗简报》第34期)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