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番禺榄塘村农民王大叔突发心肌梗塞,治疗费用花费6万元。按照村的规定(只报销住院费用),仅报销了5000多元。今年,王大叔旧病复发,手术费用6.4万多元,不过由于他加入了新型合作医疗,这让他节省了一半的费用。王大叔说,村里帮他缴纳了60元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于是在合作医疗基金中拥有了100元的基金。由于他的住院费远远高于住院起付点,符合大病补偿原则,按规定,他可得到住院赔付封顶线允许范围内的1.4万元,再加上区镇发的救助资金2万元,最后他只要承担一半的费用。据悉,这是实施新型合作医疗后的一例巨额赔付。
正式执行了10个月的农村合作医疗,能否让农民都能看得起病?所有的就医补偿是否都顺畅地到达农民的手里?农民洗脚上田变居民后医保谁来管?记者就此展开调查。本月23日广州日报将和番禺区委宣传部、番禺区卫生局联合举行街坊论坛,邀请各方代表,热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人均补偿不均保命钱怎样管
刚刚起步的农村合作医疗虽然开了一个好头,但是还面临许多困难与问题。不久前召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指出,广州市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偏低,有三个区(县级市)的人均补偿都没有达到1000元,最低的人均补偿只有700多元。
42岁的刘燕玲,是市桥沙头街“农转非”居民。她要在家照看患了贫血病的儿子,六口之家全靠老公做保安的收入维持生活。今年,刘燕玲给自己买了商业保险,“像我们这种没有单位的,没有公费医疗、医保、社保,只好买商业险。”听说村里的亲戚缴几十元钱就可以参加合作医疗,她非常羡慕:“什么时候我们也可以参加合作医疗?”
根据规定,没有参加公费医疗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农民(包括按农村户籍制度管理的农村居民)可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全征地农民洗脚上田变成了居民后,却面临着“城里人的医保、社保没份,农民的合作医疗又参加不了”的尴尬局面。
去年,广州筹集的合作医疗基金达到1亿多元,如何建立审计监督制度,保证这笔农民保命钱的安全是赢得农民信任的关键。据了解,目前,只有番禺区、白云区已开发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但其余各区(县级市)只能用手工操作。部分区(县级市)农村合作医疗资金财务管理办法还待进一步规范;保障救助基金的实施办法还没有出台。
记者还发现,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贫困村和富裕村都面临着“筹资难”。花都区花山镇不少村经济不发达,有村干部认为,覆盖率越高,镇、村补贴就越多;而农民则对农村合作医疗信心不足,认为不会持久。在一些集体经济雄厚的富裕村,“村办社会”包揽了村民的生老病死。如果要参加合作医疗,不仅集体经济要掏出大笔参与资金,而且报销额还不如村里的标准,因此不少农民认为合作医疗有没有无所谓。
镇镇有卫生院看病不用发愁
记者了解到,广州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有一年,全市有170万农民加入,截至今年8月,全市已有40788人次的农民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受益,报销住院医药费用5000多万元。
其中,番禺区不仅提高了报销额度,成年人最多可报销2万元,未成年人最多可报销6万元,还把精神病、伤残、意外伤害、死亡、合法住院生育也纳入了补偿、补助范围。区政府还投入100多万元为20多家区内定点医院加强信息化建设,只要1分钟就可完成报销手续。据悉,新成立的南沙区、萝岗区也将尽快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证参加农民的权益能够延续。
据统计,目前广州市53个镇中,每填均设有卫生院(医院),共71所,每千农村人口平均拥有镇卫生院床位数为1.89张,平均拥有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4名。全市1076个行政村设有卫生站,占行政村总数的93%,其中乡村医生1939人,占卫生人员的81.57%。在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住院病人中,有45.51%选择到镇级医院就医,有37.85%到区(县级市)医院就医,只有16.63%到市级以上医院就医,这说明基层医院在为农民诊治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期街坊论坛主题:“城乡合作医疗制度大家谈”
时间:
议题:番禺目前医疗设施的现状;居民和农民的看病问题如何解决;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情况;番禺的城乡合作医疗制度有哪些特色等。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对上述话题有自己的想法,欢迎通过手机短信发表您的看法或建议,也可以亲自光临明天的论坛参与讨论。
短信讨论:中国移动用户:发送“XWBL#报料内容”到03232
联通用户:发送“BL#报料内容”到1122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