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
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将近50年的发展历史中,既有过基本得到普及的辉煌,也有过大面积解体的挫折。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
“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端州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发动掀起新一轮高潮
为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一年在端州区保持一个较高的覆盖率,端州区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及黄岗、睦岗两镇政府从11月开始,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和积极的扶持相结合,在两镇开展了新一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发动工作。
端州区卫生局及两镇的分管领导,针对部分干部怕难、群众怕吃亏的思想,分别召开村干部会议,逐条村去了解情况,对尚未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逐户排查,查清原因,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力争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做到应保尽保。并重点扶持集体经济薄弱、相对边远、贫困的村委会参加合作医疗。区合医办用区政府专门下拨的宣传经费印制了30000多份宣传资料派发到农户。12月份,端州区农村合作医疗办还与镇政府一道到全区最偏远的睦岗镇兰龙村委会岭塘村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咨询和义诊活动。
通过集中力量,统一时间安排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力度,使合作医疗在该区内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端州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农民100多万元
最近,睦岗镇沙街村委会基围头村村民黄志芳拿到了沙街基金会补助金和端州区新型合作医疗报销金共计2264元,拿到这些钱后,黄老太高兴地说:“没想到住一次院自己才花了500多块钱,看来农村医疗合作确实给了我们农民不少实惠啊!”
黄老太今年63岁,9月份因为呼吸道感染发炎在门诊看了一个多月,花了1000多块钱也没看好病,最后医生要求住院治疗。黄老太在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住了近10天院,花了2700多元,病是看好了,钱倒花了不少。“我们村有基金补助,再加上区里的合作医疗补助,算起来自己没花多少钱,不过要是门诊也能报销就好了。”黄志芳的女儿附和道。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村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表示支持,只是希望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的范围能广一点,除了住院补助外,希望门诊也能报销。“住院的时候很少,有时一年也住不到一次院,有点小病小痛一般都是去门诊,而且现在的门诊也不便宜,动不动就打吊针,花个一两百。”“有些老人不想住院,看门诊吊完针就想走。”采访中,村民七嘴八舌地说。虽然有部分村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满,但在区政府的大力宣传发动下、在镇、村级部门的努力下,村民基本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落实到位 群众满意
“只花5元钱,就能得到更多的补助,好啊。”基围头村的一位老伯发出由衷的感叹。据了解,沙街村委会村民基本上都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照端州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以户为单位,村民每人每年筹集15元保障基金便可以参加。沙街村委会从基金会中每人每年拨出10元,村民个人只需在每年的医疗保健费中出资5元即可。沙街村作为城中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村民住院治疗除了可享受端州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外,还可以享受原来的沙街基金会补助,其中,沙街基金补助最高不超过2500元,区每人每年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3000元。据初步统计,沙街村委会今年报销金额达5万元,共有38人从中受益。而端州区1—11月报销人次则达1003人,报销金额达100多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落实,让村民感觉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之于民,造福于民。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中受益的村民逐渐从原来的不理解到现在的自主自愿积极参加,到目前为止,端州区下辖黄岗、睦岗两镇,22个村委会,41701个村民,参加合作医疗的达到40968人,覆盖率为98.2%。
三级保障 受惠多多
黄岗镇景山岗村村民李海明,在2003年发现患了原发性肝癌,先后多次到广州、肇庆等多家医院住院治疗,共用去医疗费20多万元,家庭经济陷入困境,黄岗镇合作医疗办得知情况后 ,按照《端州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章程》报销办法为其报销3000元,村级补充部分报销2000元,又在镇合作医疗办申请救助金5000元,同时又在端州区合作医疗办申请大病救助金5000元,这些钱如雪中送炭,给本已穷困的家庭一丝希望。
据了解,端州区农村合作医疗采取“区统筹村补充”的模式,让农民得到多重保障。端州区政府统一筹资标准,资金统一帐户管理,统一核算,统一调动,统一结算,共同承担风险,筹集到的资金,全部用于农民保大病保住院,另外还建立了端州区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救助基金,作为补充形式,对患重大疾病的农民和特困户再给予一定的医疗费用补助,缓解因病致穷、因病返贫问题,使端州区农民得到了更有效的三重保障:患病农民可享受镇级合作医疗办报销住院费,村级补充部分,患重大疾病和特困户(符合救助条件的)还可以向端州区申请最高5000元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基金救助,村民李海明就是其中的受益人之一。
此外,为了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保证资金安全运行,规范该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端州区委办、区府办联合发文成立了端州区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同时,端州区合作医疗办为了增加社会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了解,接受社会监督,以报刊、简报的形式,每季编写一份信息,向群众公布合作医疗保障标准、政府财政扶持资金和农民筹集资金的收支情况,合作医疗基金补偿情况等,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做到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
农村合作医疗 政府补偿七成排沙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得实惠
广宁县排沙镇2005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51万人,参保金额共13.13万元,农业人口覆盖率50.12%,统计到2005年11月30日止,该镇总医疗补偿个案462件,补偿金额46.39万元,其中县以上医院补偿费用10.10万元;县级医院补偿22.47万元;镇卫生院补偿13.90万元。11个月来总补偿金额是农民参保金额的3.53倍,也就是说农民的医疗报销费用七成由政府“埋单”了。
据悉,该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当地政府非常重视,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一是加强合作医疗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栏、墙报、派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主动向就诊群众宣传介绍新型合作医疗的有关规定、报销的范围和程序就诊、转诊等方式方法,使合作医疗各项政策制度深入人心,让群众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党的温暖。二是加强监督,完善管理制度,为让群众了解合作医疗的运作情况。村委会定期在政务公开栏公布合作医疗资金报销情况,扩大合作医疗的影响力和增加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三是简化程序报销及时,改善态度,服务到位,健全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长效机制。
到目前止,2006年度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该镇已有1.46万人参加,据估计,排沙镇2006年度的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可达62%以上。
德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农民健康撑起“保护伞”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开展以来,受到了德庆县广大群众的欢迎。 “每年投资10块钱,大病可报几千元,减轻负担得实惠,感谢政府送温暖。”这是该县参保农民的口头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该县农民健康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该县回龙镇上戴村聂炳新今年六七月间得了大病住院,医疗费用共花了一万多元,该镇得知后,马上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规定为其办理报销手续,及时把3500元的报销费用送到他手上,减轻了他的经济负担。说起新型合作医疗,他说这确实是一件让群众得到实惠的事情。
与聂炳新同村的蔡秋月,也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受惠者,她说确实减轻了负担,很感谢政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走在全县前列的回龙镇,处处涌现出群众参保的热潮。该镇目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有12223人,覆盖率达60%。
据了解,该县今年共有7779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到目前止,受益1093人次,报销补偿资金93万多元;获大病救助248人,48万多元。到目前止,该镇已有114101人参加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西江在线》12月16日)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