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察民情、解民困、办实事,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06年,省对十项民心工程投入达到127亿元。
2007年,省委、省政府将继续加大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的工作力度,省对十项民心工程投入将在去年基础上新增43亿元,达到170亿元,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改善民生。
一、2006年八件惠民实事办理情况
(一)率先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省安排2006年秋季学期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补助资金13.5亿元,惠及1025万农村学生,成为全国率先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的省份之一。
(二)加大解决农村“看病难”问题工作力度。省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5.8亿元,把省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14个欠发达地级市和台山、恩平市的补助标准从人均10元提高到25元,广东省筹资标准人均达到50元,补偿封顶线提高到6000元,广东省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县、镇覆盖面达到100%,农民参合率达到61.5%.启动实施“每村一个卫生站、一名医生”建设计划,从2006年7月起,省对14个欠发达地级市和恩平市共1.6万多个行政村的卫生站每年补助1万元,为实现农民“小病不出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三)集中力量解决遭受洪灾“全倒户”的住房问题。省财政对14个欠发达地级市和恩平市因灾“全倒户”每户补助5000元,各市县也给予补助,广东省共安排资金近17亿元,并与安居工程建设专项资金捆绑使用,使广东省6.6万多户“全倒户”2007年元旦前基本上都搬进了新居。到2006年底全面解决了广东省1.8万多户城镇“双特困户”的住房问题。
(四)在全国首创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在全国率先对退役士兵实行不分城乡免费安排接受2年以上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的安置改革。省按照参加培训退役士兵每人每年不低于7000元的标准,全额承担14个欠发达地级市和恩平市的培训费用,珠三角发达地区按不低于省的补助标准安排培训资金。此项工作2006年秋季开始在韶关、河源两市进行试点,2007年全面实施。
(五)全面实施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和智力扶贫工程。省安排近2亿元,实施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和智力扶贫工程,共培训农村劳动力48万人,广东省新增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86万人。资助1.2万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就读技工学校。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援助制度,共帮助32.5万农村贫困户、城镇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等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六)深入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广东省各级财政安排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近10亿元,使广东省172万(其中农村133万)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同时,提高了低保补助标准,城镇月提高20~30元,农村月提高10~55元。调整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广东省月均提高127元,平均增长17.8%.正式启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省级试点,共有130多万被征地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已占广东省总数的近一半。
(七)切实改善广大农民的饮水、行路等生产生活条件。到2006年底广东省基本解决了农村人口饮水难问题,并着手解决部分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广东省投入27亿元,其中省投入10亿元,完成镇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7000多公里,乡镇和行政村通达率达100%。
(八)加强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实施“广东省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培训农民工40万人。开展“春风行动”,成功帮助80多万农民工顺利就业。实施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到2006年底广东省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76.8 %。开展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专项扩面行动和工伤保险“平安计划”,到2006年底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突破千万人、参加医疗保险超过900万人,均约占全国的一半,居全国第一。实施行政司法联动打击欠薪逃匿等行动,共为72万名劳动者追回工资7.4亿元。
二、2007年重点要办好的八件惠民实事
(一)系统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省财政安排约11亿元补助资金,对14个欠发达地级市和台山、恩平市农村合作医疗补助从人均25元提高至35元,广东省人均筹资标准达到60元以上,参合率达到80%,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到1万元以上。继续实施“每村一个卫生站、一名医生”建设计划。对广东省乡镇卫生院按公益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和建设,省财政按核定编制每人每年1.2万元标准补助14个欠发达地级市和恩平市乡镇卫生院年度经费,并安排1亿元对14个欠发达地级市和恩平市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设备装备进行补助,珠三角发达地区按省补助标准安排资金。
(二)实现广东省农村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省财政共安排28.2亿元,在免收学杂费的基础上,从今年9月起免收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安排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生活费补助1.03亿元,使103万困难家庭学生受益。调整和提前安排19亿元用于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工作,确保年底前全部消除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
(三)进一步扩大和促进就业。争取全年新增100万个就业岗位,重点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贫困家庭等困难群体实现就业。省安排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专项补助3.8亿元,对14个欠发达地级市和恩平市开展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有关工作给予补助。安排智力扶贫补助资金1亿多元,为2.9万名在校智力扶贫生提供每人3500元的学杂费资助。安排1亿多元资金实施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对11万广东省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中短期培训。安排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及一次性安置补助资金2亿元,资助退役士兵接受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并继续执行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次性安置补助政策。
(四)健全基本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省财政安排社会保险基金补助2.3亿元、省农垦企业拖欠养老金及纳入统筹缺口补助近1亿元等,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让尚未参保的150万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切实解决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完善转产转业渔民生产生活基本保障制度。
(五)提高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省安排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近3亿元,适当提高低保补助标准,确保符合保障条件的城乡居民应保尽保。安排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费及医疗补助资金近2亿元,广东省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平均高于国家标准30%。
(六)认真解决农民工生产生活问题。继续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争取全年培训农民工80万人。深入开展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专项扩大行动和工伤保险“平安计划”,争取到年底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0 %以上,参加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分别达1000万人和1150万人。积极解决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工资支付等问题。
(七)进一步解决农村住房难、行路难和饮水安全问题。省财政安排农村安居工程专项资金1.66亿元,确保今年底基本完成14个欠发达地级市和恩平市15.6万贫困危房户改造任务。完成镇到村公路路面硬底化改造
(八)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省财政安排水库移民补助资金10.7亿元,对经核定纳入扶持范围的180万水库移民,按年人均600元的标准,重点扶持移民安居工程和库区、移民安置区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及职业劳动技能培训等。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