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
据《云浮日报》报道,发出类似感叹的并非老王一人,云浮市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新农村合作医疗即时补偿试点工作以来就一直受到群众好评,特别是2007年至今正式在全市推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信息化管理后,办理手续更简便快捷,赔付更及时准确,办事更公正透明。
云浮市农合办主任玉林生告诉记者,近年来,云浮市积极探索解决农民治大病难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参合规模继续扩大,保障水平继续提高,有效缓解了农民治大病困难,对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7年,全市参加新农合172.3万人,参合率95.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5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继续位居全省山区市前列。2007年,全市共有74943人次获得新农合住院补偿,总金额9954.56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18212人次和2615.69万元,增长32.1%和35.6%。2008年度新农合工作开局早,宣传发动和农民缴费参合工作进度快、效果好。仅用1个月,就全面完成市政府提出的2008年度新农合参合率目标任务。全市参合人数达190.7万人,参合率99.5%,基本实现全覆盖,比2007年度提高了4.1个百分点。
玉林生说,云浮市新农合工作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效,可以概括为20个字:"宣传发动,制度创新,资金落实,抓好管理,信息畅通。"宣传发动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群众对新农合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程度。在2007年度宣传发动工作中,全市共派发宣传资料75万份到每个家庭,拉挂横额93条,张贴标语5000多条,使农民的互助共济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新农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农民由过去的被动参加变成了主动参与。从2007年开始,云浮市全面推行即时补偿,参合农民在县(市、区)内各级医院住院治病,均可获得即时补偿。2007年,全市共对24978人次进行了即时补偿,总金额2304.9万元。财政补助资金落实与否关系到新农合制度能否健康发展。云浮市各级领导对这一问题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高度重视财政补助资金的落实工作,各地把财政补助新农合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想方设法予以落实到位。各县(市、区)新农合基金均在县级财政开设专户,做到专户、专账管理,钱、账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收支清楚,手续完备,会计资料和账目清晰,管理规范,符合资金管理要求。2007年全市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可直接办理补偿手续,补偿的标准更统一,减少了人为误差。镇(街)每天上传补偿数据,省、市、县各级可在网上监管,确保了信息的及时和准确,增加了透明度,更有利于资金的监管。
新年伊始,云浮市的新农合工作又推出了新的举措。一是继续落实好按积分提高补偿比例和在定点医疗机构免普通门诊挂号费的措施;二是将《关于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管理的指导意见》规定的16种疾病的大额门诊费用纳入合作医疗补偿范围;三是提高参合农民在市内镇级卫生院住院医疗费的补偿比例。从2008年起,参合农民在市内镇级卫生院住院治病的,符合补偿范围的医疗费按60%补偿。四是提高中医药费用的补偿比例。参合农民住院治病的中医药费用占住院医疗总费用30%以上的,中医药部分的补偿比例提高10%。(完)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