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地方举措
成都市成华区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工作成效显著
时间:2009-10-23 16:20:41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过客
  “奋力奔小康,首先保健康”,这是今天流行在成华区10多万农村居民中的一句话。如今,不少村民通过勤劳致富不仅在物质上早已过得比城里人“滋润”,更让他们兴奋不已的是在医疗保障、预防保健及健康教育等诸多方面都已经与城里人别无二致。   今年以来,在成华农村相继诞生的一个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破了以前只有城里人才能享受“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格局。而村民们生病住院后,凭借强大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也能愉快地报账了。就连不少村民的生活用水也不再是以前很不卫生的压井水、堰塘水或沟渠水,而是用上了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大网自来水……   根据我市统筹城乡一体化,推进城市化进程的精神实质,并结合成华区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2008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今年,成华区卫生局在全面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中稳扎稳打,让迈出的脚步铿锵而坚实,更让全区的农民成为该项工作的最大受益者! 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   今年,成华区各区属卫生机构(包括原来的4个乡卫生院)已按序号改建为区人民医院,不仅结束了该区此前一直没有人民医院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让当地的失地农民、非失地农民以及新迁入的居民都切实享受到了今非昔比的基本医疗服务。为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村民就医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该区还大胆探索,今年先后把原来的4个乡卫生院整体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则逐步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切实方便偏远村民就医,经区卫生局竭力协调,该区还在龙潭辖区的付家店附近很快建立起具有相当规模的门诊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农村的出现,让该区村民们从此真正能与城里人同样享受到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与过去相比,不仅村民们享受到的服务项目增多了,优惠与实惠也更多了。家住万年场辖区长天路的刘婆婆一提起这事儿就喜不自禁:“社区医务人员入户调查后,我们现在都有了自己的健康档案。要是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了服务协议,我每年不仅能免费体检一次,还可以免掉全年所有挂号费呢……”跳蹬河开干杂店的刘大爷则笑呵呵地说,以前的健康教育“下乡”活动每年最多两三次,可从今年开始,小区里每个月都有关于口腔卫生、心血管疾病防治等主题各不相同的专题讲座,健康教育简直成了村民们的“家常便饭”。 新型合作医疗解后顾之忧   成华区目前共有10多万农业人口,由于医疗费用逐年增高,去年调查发现他们中的少数人生病后依然在自我医疗、自己给自己开“处方”。而“小病拖、大病熬”,最终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也时有所闻。   这些问题引起了成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随即成立了由该区一名副区长任主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委会,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视为“民心工程”来抓。该区卫生局牵头,很快制定出符合成华区实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与实施细则。合作医疗统筹基金达到每人每年45元的水平,其中农民个人交10元、街(乡)财政资助15元、区财政资助20元。根据相关细则,村民患病后一年累计可报销4000元。对于未住院的村民,每年则可免费体检一次。   截至11月30日,成华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已达85604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90%以上,且在运行的短短几个月中已共有829人次受益,村民累计报销住院医疗费用达54.5万余元,其中有9位农民报销住院费用还达到了4000元的封顶线。 两张大网呵护农民健康   成华区目前已成功构建起以区域内大型医疗机构为龙头、中小型医疗机构为支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的医疗服务网络。并确定了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医院在内的27家转诊医疗机构,从而在全区健全了双向转诊机制,把广大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切实纳入到了全区的医疗大网中。根据规划,该区还将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不出区”的目标。   区卫生局局长表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地方病与寄生虫病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都仍将是摆在该区尤其是农村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此,成华区充分发挥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龙头作用,截至目前已建立起以该中心为核心、大中型医院为骨干、小型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公共卫生与传染病监控、应急、快速反应服务网络,任何时候在应对不管是来自农村还是市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都能真正做到反应快捷且处置得当。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