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地方举措
大埔农民有了“家庭医生”
时间:2009-10-23 16:20:4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过客

大埔县大麻镇小留村村民叶育珍听从村卫生站医生刘渊的建议后,日前到县人民医院切除了藏在左侧鼻室内的息肉,和困扰自己四个多月的鼻涕不止、鼻室内恶臭说了再见。
  刘渊是在上门为叶育珍一家建立健康档案时建议的。当时叶育珍以为只是鼻窦炎,直到医生告诉她鼻息肉可引发咽喉炎、中耳炎及脏器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后,才到大麻中心卫生院确诊、并到县人民医院做了切除手术。
  类似叶育珍的现象,在大埔为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以来经常出现。大麻中心卫生院院长刘演雄告诉记者,过去农民因为种种原因不愿看病,对经常口渴、头昏等慢性疾病的信号并不在意。该镇自从去年10月开始作为县试点、为农民建立健康档案以来,一下子为400多位村民检查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使得患病村民积极介入治疗。
  这是大埔县在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试行住院即时报销和大额补偿后,探索出的无病早预防、小病早发现、大病早治疗小病在村站、大病在医院的农民就医新模式。在大麻镇试点成功后,大埔县卫生局将这一模式向全县推广。通过县财政拨一点、县卫生局筹一点、镇卫生院挤一点的办法,筹资近20万元,为全县40多万农村社区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医生持卡、村民持本。档案本上印有镇卫生院的紧急服务电话、村卫生站医生的24小时服务电话,村民随时可以通过电话找到医生;档案卡和档案本上都有村民的年龄、性别、住址、药物过敏史、饮食习惯、家族病史、个人病史以及血型等基本资料,为接诊医生对急诊患者的病情分析和判断提供基础保证。
  建立健康档案后,已经享受到省补助的村卫生站医生,由过去等病人上门、以治病为主,向主动上门服务、以宣传和防病为主转变。医生可以定期对村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让村民知悉自己的健康状况、让患有疾病的群众得到早期治疗,既减轻了村民的负担,又使村民得到医疗保障。这一创新举措很受村民的欢迎。用村民们的话说,这等于是把村卫生站的医生变成了村民自己的家庭医生
  健康档案还成了农民进一步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效载体。患病的农民可以根据健康档案本上的住院即时补助程序、县外住院常规补助程序和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权益提示,选择最好的方式保障自己的健康和利益。因此,在建立了健康档案的地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比例达到了100%。(据《梅州日报》)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