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40位社区老人配备了专门家庭医护人员
■费用由镇合作医疗支付70%,解决了医保门诊报销问题
家庭病床,简而言之,就是“把医院搬进家里”。
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榄家庭病床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提供了一个别样的思路。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如果他们在门诊、住院、康复过程中,去到不同的医疗机构,接受不同的医生诊治,势必会因医生重新熟悉病情而引起时间、金钱上的浪费。从小榄实践来看,家庭病床是充分利用社区医疗卫生设备,获得连续性医疗服务,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方法。
小榄镇推行的家庭病床去年在埒西一社区试点半年,建立了13个家庭病床。试点结束后,今年在一些有条件的社区推广,短短2个半月时间,建床数量就达到40个。
据小榄镇防保所副所长梁雪军介绍,家庭病床着眼于那些需要经常看病吃药、行动不方便而又不适合住院治疗的慢性或康复病人。凡是小榄镇的居民,符合家庭病床设立条件的,都可以由本人或其家属就近向有建床资格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提出建床申请,由卫生服务站报镇合作医疗办公室审查后批准。
盛丰社区的梁大妈是在
盛丰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梁大妈建立了家庭病床,还为她配备了专门的家庭医生和护士。记者从病历记录上看到,建床日期为
钟小清是梁大妈的儿子为妈妈请的看护,她陪伴老人已经4年多了,她告诉记者:“以前,老人几乎每天晚上都发高烧,我每隔2个小时就得起床服侍一次。并且,老人血压又高,睡眠和饮食都不好,我隔三五天就得用轮椅推着老人去医院看病。老人受罪,我也觉得特别累。”
“现在大不一样了,由于有医生的上门看护,老人身体不再忽冷忽热的了,吃得好,睡得也好,我也轻松多了。我在这里4年多,老人一步都不让我离开,连过年回家都不能。”钟小清说,“其实,我觉得现在老人最大的变化是在精神上。以前老是往医院跑,老人的脸也总是阴沉沉的,她认为自己是个等死的人,总缠着医生问她还能活多久。现在,老人的脸红润起来了,不时还有说有笑,再也不说往日经常挂在嘴边的那个‘死’字了。”
埒西一社区的刘大爷颤抖着站了起来,缓慢地移动着脚步:一步、两步、……慢慢地,他走了差不多
有谁能相信,半年多前,刘大爷还是一位偏瘫患者。刘大爷今年80岁了,他在去年5月因脑干、左侧基底节区、内囊后肢脑出血在一家医院ICU病房住院治疗,出院后仍伴有咳嗽、咳痰、言语不清等症状,右侧肢体偏瘫,背部、后腰、臀部有多处褥疮。患者家庭经济来源甚少,生活比较困难,埒西一社区卫生服务站了解此情况后,及时向镇防保所反映情况。经批准,埒西一社区卫生服务站上门为其建立了家庭病床,根据刘大爷的病情制订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并由专人负责,定期上门治疗,指导康复,并辅以细心的心理指导。
建床半个月后,刘大爷的褥疮基本痊愈,右侧肢体肌力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医生指导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功能康复。现在,刘大爷的病情已经明显好转。
病床特点
有一套系统治疗护理方案
看了这个家庭病床的介绍,读者或许会觉得似曾相识:“这不就是以前的出诊吗?”
盛丰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肖尚彬不同意这个看法。他说:“与出诊相比,家庭病床至少有以下优点:出诊是一种应急治疗,可以说是头痛医头,而家庭病床则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治疗护理方案;出诊是一次性的,家庭病床则有定时查床制度;出诊是出诊医生的个人行为,家庭病床则有大医院的专家支持,也有护士的专业护理。更重要的是,家庭病床服务可以提供系统的、专业的指导,家属或陪护人员对病人可开展针对性护理。”
盛丰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家庭病床档案,这些档案详细记录着病人的病情、诊治情况及医生的出诊时间,而另一份档案里,还有一份病人的详细康复治疗计划和进程表。
虽然目前社区医务人员和配备还较为欠缺,家庭病床增加了卫生站工作量,但也给卫生服务站带来很多好处。“大医院的专家每周至少过来做一次指导,这给站里的医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家庭病床的建立,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生经常往病人家里跑,既能切实解决病人的痛苦,又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进而可以获得病人对卫生服务站的认同。”
据肖尚彬介绍,医生查床时,往往会应病人邻居和家属的要求,给他们也做一些常规检查。因此,病人或者病人家属往往拉住查床医生不让走,要留下来吃饭,“由于有纪律约束,我们的医生都会婉言谢绝。”
费用问题
由镇合作医疗支付70%
据小榄镇防保所副所长梁雪军介绍,申请家庭病床的规定要求,凡是小榄镇居民、符合条件的,都可由本人或其家属就近向有建床资格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提出建床申请,由卫生服务站报镇合作医疗办公室审查后批准。
梁雪军说,家庭病床弥补了目前小榄镇医疗保险的一个空白:即门诊报销问题。镇政府规定,凡经批准的家庭病床所发生的可报销医疗费用,由镇合作医疗支付70%,病人只需要支付30%。此举有效减轻了病人的家庭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根据去年埒西一社区卫生服务站试点情况,当时共建家庭病床13人次,日平均费用14.7元,其中药费占60.3%,这基本上和到卫生站看病的费用持平。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小榄镇家庭病床服务工作目前正在全镇范围内逐步推开。
梁雪军说:“家庭病床服务在未形成规模前,低廉的价格,不菲的人力、时间投入,为卫生站的日常运营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不可低估。为了鼓励卫生服务站积极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镇政府按每个户籍人口20元的标准划拨经费,每年按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分,满分者将获得这20元的经费,不足者将按比例扣减。”
即使不考虑给病人带来的方便,仅从整体经济效益上看,家庭病床也有可取之处。梁雪军分析说:“经常性的诊查和护理,让病人得到连续、规范的治疗,病人的病情更为稳定,这样能降低病人重新住院的几率,为社会节省医疗资源。”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