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地方举措
人大代表看“和谐”  
时间:2009-10-23 16:22:40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贝宜可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对此,卫生界代表结合自身实际,畅谈了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省长视点:用和谐理念指导卫生工作   访谈代表:滕卫平,辽宁省副省长,主管卫生工作 “和谐社会”是今年两会出现频度最高的词汇。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始因是SARS。温家宝总理在视察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时说的一段话,至今言犹在耳。总理说,一个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走起路来是要摔跟头的。一个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发展起来就会不平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背景下,思考卫生工作,可以看出卫生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城市卫生和农村卫生不和谐,农民和城镇居民享受到的卫生保障水平有显著差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应该弥合这种差别。城乡卫生不和谐的本质源于城乡差别,要将其纳入消除城乡差别的整体规划中解决。   其次,城市医疗卫生本身也不和谐。看病贵的呼声反映了现在的医疗卫生服务价格与患者承受能力之间的不和谐。这个不和谐要通过城市卫生体制改革,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提高全社会的卫生保障能力的方式来解决。   第三,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体系是全社会医疗卫生体系的基础之一。完善社区卫生体系对于城市卫生体制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社会医疗卫生体系另一个基础是农村基层卫生体系。这两个基础构成了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三角形的顶部就是城市大医院。这样模式的医疗卫生体系是稳固的,是可以持续发展的;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卫生资源有效合理的使用。所以现在要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基层卫生体系建设和城市社区卫生体系建设上。   局长视点:让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   访谈代表:张愈,天津市卫生局局长 政府报告中对卫生工作提得很具体,可以看出中央对卫生工作的要求是系统的、可持续的,卫生的位置更巩固了,报告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科技的日新月异促使医疗领域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有的人可以享受到高端医疗服务,有的人却连最低生活保障都达不到,怎样让群众享受到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天津一直在做城市卫生资源调整,提升大医院的科研水平,让群众享受到更方便的社区卫生服务,健全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关系,大医院的医生要走下去,帮助社区医生提高水平,社区医生也可以去大医院进修学习,这样病人就能根据需要,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目标。城市医疗布局得到改变后,开始着眼农村,一方面是开展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另外去年市区两级政府投入5000多万元,为天津374万农民进行免费健康查体,农民很高兴,他们说:“2004年的喜事很多,种地不缴税了,种田有了补助,政府还拿钱给我们检查身体,我们感受到了政府的真实关怀。”通过查体,摸清了农民面临哪些健康问题,以及分布状况,这样常见病多发病的科研也有了方向。另外,我们还鼓励城市医生去农村为农民服务。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逐步缩小城乡卫生之间的差距,让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   院长视点:医患关系也要和谐   访谈代表:施作霖,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 和谐社会需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医患关系也要和谐。现在医患纠纷增多,医生被打,病人家属大闹医院的恶性事件屡见不鲜,舆论导向也不利于医护人员,希望政府高度关注医患关系,引导医患关系走向和谐。   访谈代表:孙度,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   医生不仅要关爱病人,还要关爱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让他们回归到健康状态。但从一方面说,病人也应该理解医生,医生长期从事高风险、高强度工作,需要社会的尊重,希望医患之间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抱怨。希望社会能为医护人员创造宽松的氛围,让他们安心工作,医患双方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朝着战胜疾病的目标共同努力。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