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地方举措
固始新农合资金流失调查
时间:2009-10-23 16:39:2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贝宜可
固始县杨集乡卫生院前主管会计何玉琴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最近三年,该院利用换病种、开假处方等手段套取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下称新农合)资金多达20万元。 固始县卫生局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一年,该县有19家新农合服务及经办机构因套取新农合资金被处理,86起违规行为被制止。 ●卫生院前主管会计指证虚报内幕 不久前,记者在固始县采访时,杨集乡卫生院的何玉琴捧着厚厚一摞举报材料辗转找来,其中大部分材料是该院的门诊记录、原始票据和伪造的病历。 何玉琴带着这些东西,是想证明一件事——杨集乡卫生院最近三年通过换病种、开假处方、伪造病历等手段套取国家新农合资金多达20万元。 何玉琴,现年35岁,2005年初至2007年6月一直担任杨集乡卫生院的主管会计,之后被免职,从事防疫工作,但其丈夫周文运至今还是该院财务方面的负责人,他们都是可以接触到医院内幕的人。 一份30多页厚的门诊日志上,记录着杨集乡卫生院2006年12月1日到2007年8月25日接诊的所有病人的情况,这也是最原始的接诊记录。其中,一半以上的病人在该院进行剖宫产手术,“主要症状”栏目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剖腹产”、“剖宫产”,更多的是以“剖”字来简称。 何玉琴说,绝大部分的剖宫产手术,都是计划外生育,产妇没有生育证,按照规定,计划外生育的剖宫产手术不在新农合的报销范围,但医院为了吸引病人,主动将剖宫产在病历上改成可以用新农合报销的病种,这就是换病种。何玉琴称,换病种现象在固始乡镇卫生院中十分普遍。 对照门诊记录和报销凭证,记者对数个村庄进行了走访,已证实到杨集乡卫生院换病种的案例有:周寨村朱某2006年12月26日的剖宫产被换成卵巢囊肿,田湖村吴某2007年1月4日的剖宫产被换成卵巢囊肿,杨圩村的梅某2007年2月12日的剖宫产被换成肠粘连,周寨村的李某2007年3月1日的剖宫产被换成卵巢囊肿,油坊村李某2007年3月9日的剖宫产被换成阑尾炎…… 这些,只是何玉琴提供的20余个换病种案例中的一小部分,这是她为了向记者证明用一两个小时随意抽取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列入统计。 用于解除农民后顾之忧的新农合资金在这样的套取中流失着。 ●卫生院为吸引病人频频套取资金 医疗机构和病人串通套取新农合资金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这种现象当然绝非固始一地所独有。只不过杨集乡卫生院套取新农合资金的背后,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原因,那就是它和当地许多卫生院一样,是一个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何玉琴的丈夫周文运是杨集乡卫生院的老职工,他清楚地记得1992年至2002年这10年中发生的一切,这10年里,病人大量流失,医院发不出工资,其他人都出来另谋生路,只有他留在医院的院子里行医。 据固始县卫生局副局长王鹏介绍,到2000年,全县33个乡镇卫生院,已有近20个解体,有技术的人在街上开诊所行医,没技术的人员另谋职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对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体制性机制性改变的尝试,对乡镇卫生院进行四权(建设权、使用权、经营权、所有权)拍卖,由事业管理变成股份制管理。 关于这次尝试,官方的表述为“体制改革”,而民间则通俗地将“四权拍卖”说成“卖医院”。杨集乡卫生院是2004年底被观堂乡卫生院“买”下的,更确切地说,是被观堂乡卫生院的院长熊昌友“买”下的。 周文运说,杨集乡卫生院这两年“生意不错”,但这不完全建立在股份制的基础上,“救活乡镇卫生院的实际是新农合”。他说,固始自2003年实行新农合后,农民在家门口看病可以报销,就不再跑到外面就医了,大量流失的病人回来,使得以前解体的乡镇卫生院纷纷起死回生,而这,是很多人热衷“买医院”的动因。 固始新农合报销的程序是这样的,先由医院将报销款垫付给参保农民,然后每月固定的时间,医院拿着相应的票据到新农合管理中心结算,这种形式给医院留足了造假空间。医院套取新农合资金对于参保农民来说不是什么坏事,得到实惠的参保农民肯定不会去举报。而医院却用新农合资金为自己吸引到了源源不断的病人,从而确保赢利。 于是,诸如此类的违规套取新农合资金行为开始泛滥。 固始县卫生局提供的一份《2007年度新农合稽查工作汇总》显示,在2007年一年中,稽查人员调查走访了386个行政村,受理群众举报63起,下发处理通报16份,查处违规行为42起,追缴基金4.7万余元,处以罚款9万余元,制止违规行为86起,减少基金损失23万余元,城郊卫生院、方集卫生院、陈淋卫生院、杨集卫生院、洪埠卫生院、胡族卫生院、柳树卫生院、李店卫生院等19家新农合服务及经办机构受到了处理。 一些卫生院利用虚增治疗费用套取新农合资金后,把虚增的部分收归自己所有。还有少数卫生院无中生有,虚造病历,套取新农合资金后全部收归自己所有。 ●严密监管下的尴尬和无奈 固始县有135万余名农民,参加新农合的有118.8296万人,该县对新农合资金的运行和监管历来非常重视,专门成立的机构有新农合管委会办公室和新农合管理中心,监管机构实行双重管理,卫生局有新农合稽查组,管理中心有稽查队,重点工作,一是加强基金的监管,二是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监管机构对乡镇医院实行动态式管理,每年要签一个使用合同,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定点的巡查,要求发生的医疗费用必须实时上传,任何一个定点医疗机构可以随时监控,目前正对网络进行升级换代,要求每一笔发生的医疗费用必须第一时间上传。 固始县新农合管理中心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诚信管理,像驾驶员记分一样,卫生院发生虚报现象也记分,全年记够12分则取消新农合服务操作资格,洪埠乡卫生院已因此被取消资格。 频频发生的乡镇卫生院套取新农合资金的现象,已经让监管部门感受到了尴尬和无奈。固始县新农合管理中心主任董双品说,新农合运行作为一种制度,目前在全国属于试行阶段,运行当中肯定会有一些问题出现,需要加大稽查力度。 而加大稽查力度需要在人员上予以充分保障,固始县卫生局副局长王鹏说,查处违规行为靠的是群众举报和新农合稽查组稽查,但稽查组人手太少,稽查监管只能采用抽查的形式,查实的都能处理,查不实的没办法,力不从心,换病种、造假处方等行为也不是单靠监管机构就能解决的。 卫生局没有太多的人力和精力到每个乡镇卫生院去查账,而不核对账目是很难查实套取新农合资金情况的。王鹏承认,固始县新农合监管体制有待进一步规范,目前对改制后的卫生院缺乏有效监管措施。 据悉,纪检部门已对杨集乡卫生院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