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吉思汗镇通过合作组织、特色产业、劳务输出、科技示范“四轮驱动”,加足“致富马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合作组织促增收。围绕科学养殖、规模种植,成吉思汗镇,积极引导、鼓励、扶持各行政村大力发展种、养基地,种、养协会,加强基地间良种、技术、销售、市场的网状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基地、协会的辐射带动力度,全面提高全镇种植业、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截止今年,共成立奶牛养殖基地9个,其中大甸子奶牛养殖基地已成规模,可实现托牛1000头以上,土鸡养殖基地2家,养殖土鸡7万余只。各类协会、基地已带动农民8000余人。
特色产业促增收。不断捋顺特色产业发展链条,按照“一寸一品”的经营发展模式,成吉思汗镇通过政策拉动、示范带动、龙头牵动的有效办法,全力培训和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在河口村建成了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和河口村生猪养殖基地、在繁荣村成立田丰玉米种植基地、在新站、红光等村分别成立了诚信水稻种植基地和红光村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奋斗村建成了万寿菊种植基地。据悉,种植和养殖户人均年收入可提高2000元。
劳务输出促增收。镇劳务输出办公室每年深入北京、青岛、大连、天津等地,与当地知名企业及各类用工单位积极取得联系,为务工人员畅通就业渠道,同时镇政府每季都通过LED显示屏等有效媒体及时准确的对外发布招工信息,积极引导农民有组织输出。全镇年输出人数稳定在5000人以上。
科技示范促增收。成吉思汗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每年组织科技人员组成“科技下乡”小组,定期深入各村,帮助群众解决在成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特别是在病虫害多发期,镇农副中心做到了实时监测,及时发布病虫害防控信息,帮助农民度过难关减少损失,通过“科技下乡”、实用技术培训有效帮助了农民减少种养成本,增加了效益,提高了收入。
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200元,比2009年平均高出1900元以上。(王新宇)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