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地方举措
“赶”着挂号,别“赶”着诊病
时间:2011-08-03 10:15:39来源:作者:

  卫生部日前给出“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分解指标,医院要合理安排门诊急诊服务、简化门诊急诊服务流程。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

  不能否认出台“10分钟挂号”指标的良好初衷。一方面,通过规定挂号时间可倒逼医院多开挂号窗口,提高服务效率,尽快把患者分流到各个科室。另一方面,以此来鞭策医院改变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把患者当“上帝”来看待,不让患者因为挂号难这个问题而忧虑、煎熬。很显然,这是“赶”着医院挂号。

  “赶”着挂号可以,但不能“赶”着看病。当医院提高挂号效率后,就等于把患者分流到了各个科室的门口,这样就给医生形成了不少压力,很可能会“赶”着医生诊断、开药,自然而然,医生看病的质量就降低了,而患者的看病成本则有可能提高了。

  我曾经看过一则报道,说的是一个刚从医学院临床专业毕业的新医生,医术本身就不精湛,竟然每天的接诊量高达200多个,算下来平均每3分钟一个病人。媒体也曾多次报道过“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现象。这样的医生看病更像是“走马观花”——被称为“快餐式”看病。

  据有关机构调查,我们的医生只肯听患者自述病情19秒,给病人看病时间平均3分钟。而美国医生平均门诊时间从1997年每人18分增至2005年的21分钟。无疑,3分钟与21分钟看病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不过,我们也不能只责怪医生草草看病,这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例如,医生的接诊量、挂号费等都与其收入挂钩,再加上以药养医、以检查化验养医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医生为了增加自己收入,必然看病的效率神速。也就是说,与管理机制、体制有关。另一方面,医疗资源不均衡,优秀专家集中于少数医院,就无形中迫使专家们提高了接诊量。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