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这种每支仅售11.2元的心脏手术必需用药,最近让全国各大医院和心脏手术患者很忧心。据了解,因“独门心药”紧缺,全国各大医院心脏手术已大部分叫停。而广州医院自7月份告急以来目前仍十分紧缺,个别医院甚至没货。昨日,国家药监局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已协调相关企业展开应急生产,预计紧缺状况将很快得到缓解。记者也在截至发稿时获悉,北京悦康药业近期已在恢复生产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了。
广州现状
已有医院出现零库存
昨日,针对“鱼精蛋白”紧缺的情况,新快报记者走访广州多家医院了解到,目前各大医院仍靠库存维持心脏手术,个别医院出现零库存,只能从珠三角其它地区医院调用。
据了解,在广州,广东省人民医院是开展心脏外科手术最多的三级甲等医院,心外科一年的手术量已超过5000例。该院一名医生告诉记者,从该院的库存和手术比例来看,该院“鱼精蛋白”用药缺口尤其大。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遇到了同样问题,据该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区景松估算,目前该院心脏外科仅他一人一天就要应对三四台手术,一个月按一个医生的手术量算起来三四十台。“从上个月开始,我们就知道上海那家药厂停产的消息。幸好过去还有些库存,但已经用了一个多月了,大概还可以支撑1-2个月吧。”他告诉记者,目前该院也已对手术轻重缓急做了调整,尽量保证危急重要的心脏手术有药可用。据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心脏中心主任孙善权介绍,“鱼精蛋白”是心脏手术中很重要的药物,用于中和肝素,“通常手术时用了多少克肝素,就要用多少克‘鱼精蛋白’来中和,使用剂量根据人的体重和使用的肝素量来决定。”据了解,通常一盒“鱼精蛋白”共有5支,每支50ml左右,成年人一台手术一般用五六支,小孩子一般一两支。
针对目前用药紧张,孙善权无奈表示,他们医院多针对新生儿的心脏手术,“大部分新生儿只有3-4公斤,只需要1支量都不到的‘鱼精蛋白’。一支打开了用不完就只能扔掉。”面临如此用药紧张的局面,他真希望“一支可以分成两支来包装,就不至于如此浪费了”。
除此之外,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广州大多数三甲医院也都出现同样局面。其中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库存基本用完,目前使用的多数是从珠三角其他地区医院调用来的,最多只能维持一个月。
尴尬应对
国家基本药物 无可替代药品
据知情人士透露,“鱼精蛋白”是从深海鱼类新鲜成熟精子中提取的一种碱性蛋白质的硫酸盐,用于因注射肝素过量所引起的出血,且无其他药品可替代。目前,从技术方面来讲,只能从鱼的精子中提取,不能化学合成,所以限制了产量。再加上当前由于季节性的原因,以及污染等问题,原材料的取得就变得日益困难。
昨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心脏中心主任孙善权也向记者透露,此类药物属于国家基本药物,非常廉价、利润也低。一支才卖11.2元,此类药物市面上是买不到的。他告诉记者,类似这个水平的价格已维持了很久,“早几十年前更便宜,才8毛多。现在是物价翻倍,原材料上涨、工人工资上涨,价格自然也比过去要高,但从现在的消费水平来看,依然还很便宜。”
如此独门心药,是否有可替代药品?昨日,记者得到的答案均是“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区景松告诉记者,目前国内还没有能与鱼精蛋白作用相同的药物可以替代。而孙善权补充道,国外虽有进口药品可以替代,但价格为“鱼精蛋白”价格的10倍以上,审批程序也需要2年,非常漫长。他们均表示,假如继续停产,库存用完,就只能“停工”了。
而记者从其它渠道了解到,医院从厂家买不到药,市场上却货源充足。一支11.2元的药物目前在市场却最高炒到了100元/支。
缺货原因
三家有生产资质企业先后停产
记者从多方了解到,因为制药工艺要求很高,全国只有三家企业有资质生产这种生物制剂,北京悦康药业、黑龙江多多药业及上海第一生化药业三家。然而前两家早已经不再生产,剩下的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也在今年7月停产。有知情人士说,停产的原因不排除利润微薄。
另据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在广东,近年来在实际生产、且在广东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中标的,也仅有上海第一生化药业一家。上海医药总裁徐国雄也证实,其他两家在两三年前就已经停止生产了。
事件进度
北京悦康已着手恢复生产
昨晚,针对此次药物紧缺事件,国家药监局已紧急安排协调相关企业展开应急生产,预计紧缺状况将很快得到缓解。
截至发稿前,记者了解到北京悦康药业近期已经在复产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了。而今年7月份才停产的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尚没有给出补足缺货的时间表,黑龙江多多药业则因为原材料获取困难等原因,尚未生产。
各方观点
基本药物降价太多药厂吃不消
一心脏外科医生提出:或提高基本药物价格,或给适当补贴
“这也许是国家政策导向的问题,也是国内新医改呈现出来的重大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心脏外科医生告诉记者,鱼精蛋白是心脏手术中必用药物,尽管生产成本不高,但要维持生产线,费用不低。此类药物主要用在心脏手术上,其他地方用处不多,这也就导致了全国此前只有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在生产,6月中旬之后,上海的该药厂开始逐步停产。
“国家基本药物总是要降价,但降到最后把工厂都给降死了也不是办法。”他猜测,“这次或许也是药厂在暗自较量,但政府还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太低的基本药物药价做适当调整,或者对药品生产厂家适当鼓励,给予补贴。”
“华法林这种抗凝药物也曾出现工厂停产的情况。”他透露,过去华法林定价1.5元/100片,病人买一瓶能吃3个多月,后来由于药价过低导致不少工厂停产,“最终政府出面调整了药品价格,工厂才继续生产。”
药品价格不能降到厂家没利润
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建议政府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
昨日,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也关注到了鱼精蛋白告急事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客观地说:“不要怪罪厂家,厂家是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没有利润,就没有人愿做赔本生意。”
在这个怪圈中记者发现,一边是药厂喊“没利润”,一边是患者抱怨“药价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对此,廖新波解释:“这是药品价格虚高造成的,过去医院都是靠药物加成15%来维护医院运作。生产原材料成本、价格都在那里,即使药厂把价格降到没利润,即使医院不赚钱,把药品零利润卖出,病人还是觉得贵,因为底价就贵,还不包括技术收费和加成。”
他认为,根本解决办法是要缩小药价虚高的空间,但不能缩到厂家没有利润。假如价格降到最低限,国家应给予适当补贴以保证基本药物能够保质保量提供给社会。
“基本药物降价没错,但政府要建立有效的保障体系,以解决大部分人看病贵的问题;而医院要体现公益性,必须政府责任到位,比如给各种补贴来维持医院生存、发展,取消以药养医的政策。”
新闻回顾
药企价格空间 已经很充足了
关于是否药品低价导致药厂不生产问题,国家发改委药价处官员今年也曾分析过,该朱姓官员表示,“我们曾对2002年至2007年新闻报道过的200多种退市药品做过第三方调查,发现只有5%是因为更新换代而退市的,没有因成本原因而退市的。”他说,不会让企业没有利润的,发改委连续降了28次药价,其实药品的数量并没有大幅下降,只是药品的品牌发生了变化,部分药品退市后,陆续也有其他药企推出相关药品来补充的。
该官员还曾在今年3月表示,药品退市归属于企业经营策略问题,有些药企不生产了,还有其他药企生产。其更称,“之前给药企的价格空间已经很足了,现在是他们回报社会的时候。”
相关链接
“鱼精蛋白”: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必用药
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的原材料“鱼精蛋白”是从深海鱼类新鲜成熟精子中提取的一种碱性蛋白质的硫酸盐,用于因注射肝素过量所引起的出血,且无其他药品可替代。有的心脏手术必须用到体外循环,即让心脏暂时停止跳动,让血液在体外循环,再输到体内。为了让血液不凝固,必须使用肝素这种抗凝药物,等到手术结束后,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解除抗凝作用,这样病人的血液才能凝固,才能结束手术,否则出血就不止。
据了解,心脏手术需要用到体外循环的非常多,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换瓣手术等等,甚至常见的心脏搭桥,也有一部分需要这个技术,也就离不开这个药品。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