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民生 落地有声
保康县卫生局扎实办理人大审议意见推进新农合健康发展
今年3月,保康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县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县卫生局把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作为上半年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迅速行动,认真办理,逐项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抓宣传,巩固参合率。一是各定点医疗机构均设置新农合宣传专栏,定期刊发新农合各项政策、规定和管理办法。二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开展新农合知识宣传,报道参合农民受益的典型事例,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三是6月份政策调整后,制发了《致全县农民的一封信》,充分利用参合农民到医院就诊的有利时机,积极向农民宣讲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民知晓度,增强群众政策认同程度。
二、调方案,扩大受益面。结合实际,科学调整了新农合补偿方案。提高筹资标准,2011年各级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提高门诊报销比例,门诊医药费用报销比例由30%提高到40%;提高门诊报销封顶线,每人每天最高报销费用由6元提高到10元,每人每年最高补助额度由100元提高到200元;提高外出务工参合农民报销比例,县外务工、暂住、探亲凭打工单位证明或暂住探亲所在地证明享受正常转诊县外定点医院同等待遇;提高住院报销封顶线,住院补偿封顶线由4万元提高到5万元;扩大门诊报销范围,县外务工、暂住、探亲,在门诊就诊的费用凭门诊病历或门诊处方、门诊发票、打工单位证明或探亲所在地证明回户籍所在地卫生院报销;扩大门诊慢性病报销范围,门诊慢性病病种由原来的5种增加至20种。
三、重基础,提升服务水平。加大乡镇卫生院设备更新力度,上半年共投资200余万元购买医疗设备124台(件)。规范建设78个村卫生室,全县已有398家村卫生室达到卫生部规定的国家标准。采取转岗培训、定向培养等方式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大了全科医生培训、专科进修、乡村医生培训力度。切实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平安医院创建、护理示范医院创建等活动,推行医患沟通制、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等制度,健全医疗质量各级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狠抓三基三严训练,大力开展优质护理城乡共建工程,各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态度进一步改善。
四、建网络,规范监督管理。多方筹集资金,组建了县卫生局信息中心,大力推进新农合信息化建设进程。按照全省一卡通网络建设标准,目前全县已完成15家以电子病历为主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并通过专网接入卫生信息中心,率先实现新农合信息系统的专网运行。同时,在城关镇先行试点,17家村卫生室已连通网络,实施信息化管理,力争今年年底通网络的村卫生室全部实现新农合一卡通。
(保康县卫生局 供稿)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