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市大力推行新农合一卡通工作
为了做好新农合一卡通工作,麻城市将门诊统筹工作与信息化管理同步推进,在实施门诊统筹工作中将信息化管理一步到位,完成了市级数据中心建设,全面实现了网络村村通工程,完成了所有农户的磁卡配发,构建了完整的市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定点医疗机构HIS系统与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连通率达100%,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了新农合补偿刷卡管理,一卡通工作的近期目标在麻城市已全面完成。
一是统一思想,注重宣传。首先从统一思想着手。召集乡镇办卫生院主要负责人、电信部门和软件公司负责人,分片召开新农合信息管理座谈会,宣传新农合一卡通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一卡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从组织保障着力。成立一卡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新农合信息化管理和一卡通工作实施方案,保障了工作的顺利推进。三是从重点工作突破。统一网络、统一软件、统一一体化管理,统一业务培训,与电信公司和软件公司签订统一的协议,领导小组全程监督指导定点医疗机构一卡通工作进程。全市上下形成共识,认为新农合信息化建设早动手比迟动手好、早完善比迟完善好、高标准比低标准好,加快了一卡通工作的步伐。
二是强化措施,抓住重点。 首先抓数据中心建设,搭建市级管理平台。新建新农合数据中心,将原服务器进行升级,并新购一台服务器;在原省下拨UPS的基础上,又添置了一台发电机;还安装了防盗网、红外线感应器、监控摄像机和干粉灭火器;并与市气象局联系,安装了防电涌、防静电、防雷击的三防设施。二是抓专业网络建设,保障新农合数据安全传输。2009年底,开始建设全市新农合信息系统VPDN专网,申请了新农合固定IP、30M带宽及SQL专用端口,将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与村卫生室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进行有效分离。新农合数据库同时采用手动备份与自动备份相结合,手动备份每三天一次将新农合数据库压缩传到备份存储电脑,自动备份采用SQL自带的数据库自动维护功能,将数据库每天定时备份到移动硬盘上,将新农合数据风险降到最低。三是抓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的全覆盖。实现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与医院管理系统(HIS)无缝连接。目前,市内29家定点医疗机构,25家采用了统一的HIS系统,并与新农合实现无缝连接,另4家单独使用其它公司HIS系统的,也已解决了接口问题;实现新农合村级信息化互连互通。在启动门诊统筹时,将门诊统筹与一卡通工作与同步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安装村级门诊统筹软件,积极筹措资金统一采购磁卡26万张,一户一卡,参合农民凭新农合磁卡可在全市定点医院就医,也可在省级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现场刷卡,实时补偿结算。目前,全市有村卫生室554个,已定点的村卫生室522个,全部连通互联网络数据并使用新农合信息管理(包括无线上网);实现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一卡通工作目标。麻城市于2008年就在全省首创省级定点医疗机构现场直报制度,先后在省新华医院、天佑医院、省人民医院、武汉艾格眼科医院等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了住院现场兑付。目前麻城市参合农民身份证号码收集率达100%,照片收集率达30%,已经完成了省级信息平台转诊客户端的测试工作,并能够通过转诊客户端数据的录入实现麻城参合农民省级信息平台传输工作,完成了武汉城市圈一卡通近期工作任务。
三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通过建立全市新农合一卡通信息交换平台,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使各区域新农合数据中心互相衔接,实现数据共享,达到异地就医信息共享的目的,这对于推进新农合工作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将加大力度做好参合农民身份证号码录入和照片采集工作,强化工作基础;加强与电信部门协作,在完善网络覆盖率的前提下,保障网络畅通;进一步实施VPDN网络链路建设,保障新农合数据安全、便捷;加强与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协作联系,进一步扩大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一卡通工作的覆盖面;在黄冈市内完成一卡通的覆盖,并尽快将一卡通工作覆盖到武汉城市圈外的县市,实现新农合一卡通工作横向连接,为市新农合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麻城市卫生局 供稿)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