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国家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公布了《医药行业 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中国对世界卫生组织人人享 有卫生保健的承诺,所有居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照此方略,百姓一直期盼的全民医保图景将在不久后 有望成为现实。
然而,全民医保计划的实施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覆盖范围的大小, 更包含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和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这也正是实现全民医保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实现全民医保离不开卫生筹资体制的改革
在我国的卫生总费用中,居民个人和家庭目前承担了近六成的比重,政府支出部分不足两成,这显然 造成了卫生费用负担过多地集中在居民身上,事实上剥夺了许多低收入群体享用卫生资源的机会。全民医 保必须强调政府责任,这已在众多实行全民医保的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证明。政府卫生筹资应达到什么额度 ,以保证医保范围全面覆盖各类从业人员、城镇无业者、低保居民以及4亿多儿童和中小学生,可以通过测 算计量。按照为人民提供基本卫生服务的保障层次,这笔增加的费用将在10002000亿元之间,相当于现 在全国每年财政收入的3%6%,政府完全可以承受。而且,政府卫生筹资除一般税收渠道外,还可通过 发行医疗救助彩票等方式吸纳社会闲散资金。
实现全民医保离不开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的卫生资源分配高度集中于大中城市和综合医院,广大农村和城市基层社区卫生资源 配置严重不足,形成一种倒金字塔型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这一方面导致城市综合医院承担了大量不必要 的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任务,另一方面又造成基层医疗机构的功能退化以及患者沉重的医疗费用负担。 事实上,我国乡村卫生院、所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卫生防疫和保健、提供 基本医疗服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全民卫生保健的基本渠道。并且,由于其服务内容的预防性、 康复性和简便性,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又能减轻公众的经济负担。在当前国家财力相对有限、医保 层次较低的情况下,如果医疗服务始终集中于大中城市和综合医院,那无论是从卫生资源可及性还是从卫 生费用可控性角度看都无法保证全民医保的实现。而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方便、保质、免费或低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是全民医保的现实选择。
实现全民医保离不开医疗资源的公平合理使用
我国医保事业一方面面临着政府投入不足、自费率过高的窘境;另一方面是已投入的有限的医疗资源 过于向权力部门和强势群体倾斜,导致了医疗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这些现象和制度的存在是对建立公平 正义、团结友爱的和谐社会目标的背离,也是对建立全民医保体系的严重危害。
实现全民医保离不开医疗服务体制的转换
在目前公立医院逐利化、以药养医模式普遍通行的医疗服务体制环境下,卫生费用的过快增长并没有 给公众带来实质性的福利改进,更多的是带来了医疗机构的片面商业化发展和部分医务人员的灰色暴富。 而且,随着全民医保的实施,居民和医疗机构对医疗服务价格的敏感性会有所降低,在医疗信息不对称和 监管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更易刺激医疗服务费用的快速攀升。那时,不仅一般社会公众将无力承担,就 是国家财政也将不堪重负。因此,尽管围绕公立医院的转制补偿机制如何建立、怎样在公益性医院内部建 立有效激励机制等问题的争议尚无定论,但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定位以及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开已经成为 必然的趋势。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