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工作研究
全民医保战略目标具可行性
时间:2013-02-18 00:00:00来源:中国三农资讯网作者:方同


全民医保:覆盖所有公民,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重大疾病治疗三位一体

  在讨论我国实施全民医保是否具有可行性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全民医保的概念加以明确。

  目前,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学术界,对全民医保的概念本身存在较大的分歧。我们认为,应该从医疗保障体系本身承担的责任和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来考虑这个问题。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抵御疾病风险的医疗服务体系包括两层,第一层是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第二层是以重大疾病治疗为主的二三级医疗机构体系。相应地,一般国家都建立包括政府和商业性经营机构在内的三重保障制度:一是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制度,二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三市商业性医疗保险制度。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的全民医保应该是一个由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主导的,覆盖到全社会所有公民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重大疾病治疗的全方位医疗保障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所有的国民都能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障,并能在一定条件下享受全面的医疗保障。全民医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应当是一个战略目标。

  那么,在未来几年,这样一个目标能不能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建立起来呢?我们认为:全民医保这一战略目标具有可行性。
  
  全民医保模式、途径可以多种多样

  目前,世界各国的医疗保险主要包括四种模式:

  第一种是以英国、加拿大等为代表的国家的卫生服务模式,政府就是卫生服务的直接组织者和最大的买家,由政府通过税收或者财政拨款给公立医院,医院直接向国民提供免费或者低收费的医疗服务,保证每个人平等地享受到必需的医疗服务。

  第二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模式,医疗保险基金主要由雇主和雇员缴纳,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然后按照社会统筹和互助共济的原则对劳动者接受的医疗服务进行补偿。实际上在这种模式中政府也是强有力的组织者和支持者,而且有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严格监督。

  第三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保险模式,政府只负责针对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而其他大量人群都由雇主或者商业医疗保险加以解决。目前这种政府介入程度最低的模式的公平性和效率都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第四种是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医疗储蓄模式,把个人消费的一部分以储蓄的方式强制转化为医疗基金,只用于医疗服务方面的开支,而贫困国民的医疗费用则由政府拨款建立的医疗信托基金支付,政府的主导性功能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上述四种全民医保的模式启示我们,全民医保是一个目标,其实现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我国曾经有类似于全民医保的成功经历和经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很不发达,所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资源极为有限。但是,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形下,政府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完全占据主动地位,在城市和农村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建立不同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农村地区,实施了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在城镇地区则建立了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体制,共同构成了覆盖城乡大多数居民的医疗保障体制,保证了在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和高效率性。
  
  我国已经具备推行全民医保的经济基础

  目前,有专家预测,我国推行全民医保仅仅需要政府每年财政预算中出资15002000亿元。我们认为,政府的出资应该在25003000亿元之间,就是这样一个出资力度,按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完全能够实现。2004年我国财政收入达到26355.88亿元,增长率为21.4%;2005年达到31649.29亿元,增长率为19.9%。增长的一部分拿来贴补全民医保,应该说具有很大的可行性。此外,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由国资委掌握的大型国有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好转,国家作为出资人也将会逐步获得相应的利润;资本市场上非流通股向流通股的改革完成后,一些国有股权将会通过转让实现收益。因此,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条件下,政府推行全民医保最为关键的财力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些省市已进行全民医保的试点,取得了成功经验

  我国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已经比较成功地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推行开来,一些省市也已经开始对弱势群体承担政府相应的职责,所有这些工作为我们下一步推进全民医保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下一步推行全民医保的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是如何将现有的各种医疗保障体系进行并轨。

  我们应该分阶段、分步骤地推动全民医保的建设,并且尽快把一些潜在的可行性转化为现实的可行性。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解决此问题正当其时。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