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老年天地
回忆往事看巨变
时间:2009-10-12 15:17:01来源:作者:
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走过60年的风风雨雨。回顾这60年的峥嵘岁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从我的生活经历就足以见证。

 

  我出生在湖北省的农村。家里有4个孩子,那时的生活十分困难,一年也穿不上一件新衣服。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我参军前。1969年我参了军,1974年复员后来到了胜利油田,在油建一公司驻孤岛的一分公司做瓦工。在孤岛我一直生活了30多年,亲眼目睹了这个油城小镇的历史变迁。

 

  上世纪70年代的孤岛用两个字就能概括:荒凉。那时,整个孤岛除了油田外,生活设施就是“四店一局”。四店是一个商店、一个粮店、一个菜店、一个肉食店,外加一个邮局。孤岛周围长满了芦苇、红荆和野草,像样的路没有几条,大部分是土路。没有楼房,只有一些低矮的平房。职工群众形容自己的生活是“路不平、灯不明、水不净”。孤岛的风特别大,在路上走一趟就会满身尘土。有一位诗人这样写道:“孤岛的风很少,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油建的工作很辛苦,都是野外施工。那时候也没有车,我们都是每天步行十多里路到工地,吃饭也都是在工地解决。工地离驻地比较远,送水很困难,我们就经常喝水沟里的水。孤岛的蚊子是很有名的,“三个蚊子炒一盘”虽然有点夸张,但也非常形象地道出了当时孤岛蚊子的个头。在这片荒原上工作的石油人,饱尝了孤岛蚊子的厉害。晚上吃饭的时候要躲在蚊帐里,看电影的时候必须穿着雨衣雨鞋。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大家的工作热情都很高,每个人都是怀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情去积极工作。

 

  1975年我结婚成了家。那时的家只能用简陋来形容。当时我全部的家当就是两个木头箱子、一张床、一张桌子、两个凳子和一块面板。结婚的时候没有房子,一直等到半年以后才找了一间平房。家里粮食也不够吃,每个月还要买5公斤高价粮才能应付过去。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涨工资。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工资涨了,由每个月的55元钱涨到了60多元。随后工资就一路上涨,由两位数一直涨到4位数。经济条件改善了,家中开始一年一个变化。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电视机慢慢地进入了每一个家庭。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孤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柏油马路四通八达,小区里开始大规模绿化,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社区投产了纯净水厂,提高了我们的饮水质量。小区里安装了全民健身路径,铺设了电视数字光缆,建设了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生活设施进一步配套。我居住的小区也成为国家级示范住宅小区。美丽的石油小镇已成为了黄河入海口的一颗明珠。

 

  我们家的生活也从这时开始步入了现代化。先是住上了楼房,装上了电话。随后,家里的东西全部进行了更新换代:黑白电视机换成了彩色电视机,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车,收音机换成了高级音响。电脑、摄像机,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也进入了百姓家。

 

  我们伟大祖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声望越来越高,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孤岛这个偏远的油城小镇也洋溢着现代化大都市的气息。孤岛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路更宽了、房更新了,私家车开始步入普通职工家庭。我自己的生活也更好了。两个儿子都结婚成了家,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剩下的就是考虑如何消费了。我开始走出家门去旅游,全国各地都留下了我的足迹。今年我退休了,以后就更有时间去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了。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