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老年天地
余晖丹心别样红
时间:2009-10-24 09:48:07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贝宜可

余晖丹心别样红

——记退休老战士梅开发同志

梅开发同志二000年十月从宿松县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的位置上退休的。退休后组织关系就从机关支部转到了老干部支部。那天的老干部支部座谈会上,梅开发同志拿来他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摞子学习心得,语重心长地说,到了退休年龄就要退休,这是自然规律,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情。人退了,共产党员的本色不能退!要保持晚节,革命军人的爱党爱国的思想不能退!赋闲在家,意识要健康,身体要健康,家庭要健康。当我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问到“意识要健康”的内函时,他只说,不要忘了:

我是共产党员

梅开发同志一九四0年九月出生在宿松县柳坪乡大地村梅家河一个农民家庭。一九五八的十月参军。没有来得及进行新兵军训部队就从安庆直接开到舟山群岛一带参加紧张而艰苦的战备训练和国防坑道施工建设。一切按实战要求从严实施。旨在作好应对台湾反攻大陆的军事准备。半年多过后的一九五九年七月,梅开发同志所在的部队参加了海陆空三军联合演习。在演习结束的庆功大会上,他和一大批表现优秀官兵受到了表彰,叶剑英元帅接见了他们。一九六0年五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浙江省湖州市杨家浦0080部队一营服役时,经营直属支部书记李水根同志和方建国同志介绍,梅开发同志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此,“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思想意识就深深地根植到了他的灵魂深处。离开部队时,梅开发同志特意把那次接受叶帅检阅时穿的解放鞋、跨包和那一身军装带了回来。

一九六六年梅开发同志在柳坪公社任武装部长。十月的一天白鹤大队的^造**派一行十多人来到公社找到公社书记张正伦同志,要求他盖公社党委的公章开除白鹤大队队长吴祖送的党籍,而且要张书记亲自到白鹤大队去当场宣布。梅开发同志见此情景,挺身而出很严肃地对^造**派说,“你们向党组织反映问题提出要求可以,但无权开除吴祖送的党籍。张书记一个人也无权批准盖章的,这是组织原则。这件事必须履行组织程序。先由白鹤大队党支部开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再向公社党委报材料,经过集体研究决定才能算数的。”^造**派也觉得有理,便自觉回去了。是年底,县群众专政队押着原县委副书记顾合贵和原陈汉区委书记王智到各公社游斗。来到柳坪公社时正是大年正月初二。尽管当时军宣队在场,群众情绪十分激动,我还是耐心细致地做了些工作。且不说是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有没有问题必须打倒,至少,他们是人,是上了年龄的老人。又是大过年的,天寒地冻。饭还是要吃的,而且要让他们吃饱吃好。觉还是要睡的,而且要睡暖不要冻着。梅开发同志具体安排了他们的食宿,陪同他们吃了晚餐。

梅开发同志在陈汉区任区委书记的一九八九年上半年,钓鱼台乡的部份村干部带着一些移民到外地同样是库区的地方参观走访回来后,多次要求陈汉区委区政府按外地的做法落实库区移民优惠政策。他们发表《告全县人民书》;组织移民代表集体上访。由于县财力有限,对于移民的要求没有及时给予答复,一九八九年七月十九日清晨,移民们强行关了水库放水的闸门。不少移民轮流看管。水库坝上先是几十人,很快就有几百人上千人在那里静坐,大家都守着不准开闸,要求上级给他们一个答复。正是下游需要灌溉的时候关了闸,又集聚了这么多的人。更糟糕的是“美国之音”不晓得怎么弄到这个消息,在第一时间广播了。于是很快惊动了上级。朱永能县长和梁启盛副县长来现场做工作受到围攻;安庆行署专员刘思奎同志也来陈汉亲自做疏通工作。由安庆地区公安部门的严处长从县公安队带来一个武装班,在陈汉派出所坐镇。眼看到这些武装的公安人员,本来就激愤的移民们产生了更大的对立情绪。认为上级不但不答复他们的要求,还想用武力来解决问题。他们说,不管抓了谁去坐牢,他们都去送牢饭,这是大家的事情。于是出现了移民们围攻警车、夺枪的事件。梅开发同志闻讯立即赶到现场说服移民们将枪枝送还公安战士。当着大家的面对严处长说,“我是共产党员,是区委副书记。对于这件事情我认为只能是冷处理,通过做深入细致的疏导工作来解决问题。采取强制办法会弄巧成拙的。”上级采纳了梅开发同志的意见,撤走了武装班。并指派副县长齐长青同志和梅开发同志在大坝上与移民们对话。通过对话,做了五日五夜的疏导工作,梅开发同志没有离开过大坝,始终和移民们在一起,终于说服了移民们同意开闸放水了。梅开发同志走向闸门控制室准备自己去开闸放水时,因过分劳累昏倒在地,移民们马上上前扶起,和梅开发同志一起去开了闸门。

一九八九年底,在区乡武装部长、区革委会主任、区委副书记、区长、书记的位置上干了几十年的梅开发同志穿着从部队带回的解放鞋到宿松税务局任局党组书记、局长来了。一九九三年春,梅开发同志因血尿在安徽省医院做了一次膀胱全切的大手术。第二年又遇具有历史意义的税务机构分设。不顾刚刚恢复的身体,面对史无前例的大事梅开发同志向党组织请命了“我是共产党员,在这次机构分设中,党组织如果要我退居二线,我会把新同志扶上马,保证送一程;如果要我担担子,我则义无反顾,认真做好工作。”组织上慎重考虑了梅开发同志的意见,让他出任宿松县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一九九四年七月三十一日在县城“红月亮”礼堂宣布成立宿松县国家税务局和宿松县地方税务局,宣读了组成人员名单。当晚在孚玉山宾馆举办的税务机构分设纪念宴会上,分到地方税务局的同志们十分的激动,认为国税好一些,到地税自己吃亏了。砸碎不少的酒瓶和酒杯,拿起筷子指着别人的鼻子骂娘。宴会一片狼籍。过后还有人跑到梅开发同志的家里点名道姓的质问他,“我又没有得罪你,你为什么要把我分到地税去?”有的扬言要打梅家的孩子,有的写诬告信陷害梅开发同志。有的把家具搬到国税局办公室来不让他办公,表示一定要梅开发同志给个说法不可。梅开发同志牢记自己是个共产党员,认真地给同志们解释,稳妥地调整关系,使矛盾得到平息,工作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退休后梅开发同志一直在宿松县老年大学学习。在那里学古典文学,学书法。在老年大学校报上他发表的《退休抒怀》很值得一读“高山雪压头先白,华烛天明色还红。检点平生无遗处,性情淡泊诚做人,自把花甲作花季,万虑解清静如神。六十荣退保晚节,发挥余热心向民。”他乐观、宽容,的确是:

自把花甲作花季

梅开发同志的退休生活十分充实。很注重身体的健康,坚持锻炼。每天天亮起床洗漱后或到宿松师范学校的操场上,或到大河河坝上做操。他有一整套的必做功夫,“先练拳击后习剑,拳剑习完做保健,心情舒畅精神爽,吐故纳新空气鲜。”我趁着他早锻炼的机会采访他那天,顺便数了一下,梅开发同志一早先是打太极拳、打太极剑,有三十二式的和三十六式的两种,然后就打子母拳。打完这一套拳后就做回春保健操。整个做下来大约要一个小时四十分钟。等他结束早锻炼我和他一起往回走的时候他对我说,我总结了坚持锻炼身体的三点好处,一是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我的肩周炎全好了,腰部和胫部的毛病也减轻了至少百分之九十。二是精力充沛,读书看报有精神。“兴到笔随,斗胆执笔,还能写点东西”。三是减少药费开支。我说还有一点,锻炼身体让你有更多余热发挥出来!希望你这朵不惧怕雪虐风饕的梅花,梅开二度,枝枝强壮,朵朵艳丽!绽放出别样的一番景致来!

上午,梅开发同志一般在家或读书看报,或上老年大学。间或写写回忆录、做做诗词歌赋。午餐后小息,接着又是一小时的户外活动。至今梅开发同志六十七岁了,睡眠很好,饮食正常。平时到哪里去从来不骑车,坚持步行。每一年组织的体检都很正常,至今没有出现什么大碍。他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也许是因为在位工作时太忙的缘故。只是偶尔有好友、同事来访且兴趣所至,有时也和别人玩玩麻将。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去他的柳坪老家梅家河。那里有他孩子年代的记忆,有他出生的老屋。操着浓重乡音的乡亲们会远远地迎接他:

“开发佬,回来了哟?娃儿们都好吧。”

“好,好啊,你地哪里来哟?你家那个诸子近来有信来么?”

……

陶渊明的田园诗“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响。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顾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描写的正是这种纯正的乡情。这种乡情无疑对梅开发同志的退休生活频添了诸多的营养和乐趣。

梅家河在柳坪亭子岭以西、长溪河流经的山拗里。四面环山,绿绿葱葱的毛竹在湿润的土壤里把根扎得很深很广,枝干又挺又直,努力着把叶子送到高处为行路的人、劳作的人挡风遮雨。这种毛竹遍身都是宝,而且越老密度越大、越结实,甚至能和杉木、红松们比美呢。梅开发同志的老屋前后都簇涌着这样的竹林。上老年大学后他学到朱庆余的《归故园》。常常被他用来形容他家的竹林:

桑柘成林百亩间,

门前五柳正堪攀。

樽中美酒常需满,

身外浮云好是闲。

竹径有时风为扫,

柴门无事日常关。

于焉己是忘机地,

何用将金别买山。

梅开发同志最欣赏的是“身外浮云好是闲”这一句,他说,任何财富都将是身外浮云,你唱罢来我蹲台又有何意思呢?

他的故乡情是浓的,是纯的!浓得像山上茂盛的竹林,纯得如清澈的长溪水!祝愿喝着长溪水长大的梅开发同志身体健康,如苍松如翠竹!常常在自己老屋的余晖里“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乐道遗荣。

梅开发同志的退休生活之所以如此舒适、充实、欢快,还得益于他的家庭和蔼。真可谓:

含饴逗孙乐融融

梅开发同志有一个很好的和蔼大家庭。老伴照顾着他的起居。大儿子是安庆大学的教授,小儿子在宿松县国税局工作。两个孙子都在上学。三处生活的一家人却没有分家。他们之间没有因家产分配不公的烦恼;没有婆媳之间、妯娌之间传统的争吵。处得特好的当属祖孙之间的关系了。梅开发同志与两个孙子相处时表现出来的那种“童趣”,那真个叫人乐啊!不晓得用什么来形容才恰当才贴切!去年小孙子子田五岁。有一次一家人一起吃饭时,爷爷发现他一本正经地伸出小手,认真地把撒在桌子上的饭粒粘起来送到嘴里。爷爷问他,你这是做么事,哪不怕脏?他说,落在桌子上的不脏,饭贵重得不能。“是何贵重法呢?”爷爷有意地又问他。“爸爸给我买的书上讲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家开怀大笑起来。爷爷学着孙子的样子也和他一起把桌上饭粒粘到嘴里,夸张地吃着,直夸这个子田是个好孩子。“来日也是个读书的料!”奶奶说“我平常对你讲的,好汉…么事…?”小孙子马上答,“好汉不值一粒米!”还带着童音问奶奶,是不是啊?爷爷瞧着小孙子的机灵,乐得开怀大笑。

是啊,开怀莫过于家庭和谐,大笑莫过于身体健康!

(来源:中国老年网)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