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老年天地
那时,我们还年轻
时间:2009-10-24 09:48:1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过客

25年前,即198251,重建的铁路检察机关正式开始办案,从此,全国检察机关多了一支新军,共和国检察史上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作为这段难忘历史的亲历者,抚今追昔,心潮难平,不禁思绪万千……

每当迎着初升的太阳,踏进国徽高悬、庄严的检察机关大门时,你可曾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共和国的人民检察官?你可曾想到自己肩负着人民的重托、祖国的期望?你可曾想到检察官的神圣使命沉重、神圣而崇高?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八个字,即:忠诚、公正、清廉、严明。我经常以此为镜。

忆往昔,岁月峥嵘。那是1981年春天,根据工作需要,当时只有32岁的我,从火热的铁路运输生产第一线,来到筹备重建中的郑州铁路运输检察院。从此,我与神圣的铁路检察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重建后的第一任老检察长曾斩钉截铁地告诫我们:“谁砸检察院的牌子,我就砸谁的饭碗——走人!”

老红军的父亲语重心长地嘱咐我:“孩子,要对得起从头顶的国徽!”从那时起,我就暗发誓:既干就要干好,绝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万事开头难。刚到检察院就在办案一线刑检部门,一切都是新鲜的,对法律条文更是陌生的。作为曾经是被文革耽误的一代人、当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我,为了尽快适应办案需要,白天骑自行车到地方检察机关学习并实习办案,晚上便到夜校如饥似渴地补习高中文化课和学习法律知识,几乎风雨无阻。记得有一个酷热的夏夜,妻子当夜班,我只好带着当时仅有4岁的儿子去上法律夜大,开始他很乖看小人书、学图画,第二节课便坚持不了趴在我身边酣睡,等下课时天突下雷阵雨,我叫醒儿子趁雨暂停,推着自行车趟过的积水,回到家时快夜里11点钟。就这样,靠着一股强烈的求知欲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我走过了从初中文化到法律专科、本科艰难而坎坷的学习之路,并努力实践,很快地熟悉了有关法律条文和办案程序。

在刑事检察部门工作期间,我担任内勤工作,在立足本职的同时,我主动要求与科里同志同等数量的接案办案,为的是多办案提高执法水平。那时,我还年轻,根本不知什么是疲倦,革命加拼命,整天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加班加点家常便饭,很少顾及父母及家庭。记得1983年第一次全国范围声势浩大的“严打”斗争,案件骤增,我与其他同志参与通宵达旦办案,快办快结,曾创造一天内连阅卷、提审、起草起诉书到移送法院的办案记录。当你所指控的被告人,被法院作有罪判决,被押下法庭送到他该去的地方,人民群众又得到一份安全与宁静时,作为检察官心中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油然而升,用现代的词:那是相当的爽!

有的人认为:办案是枯燥的,常年办案更是如此。然而,在我这个当过兵的人看来,每次办案就象战士上战场,热血沸腾,尤其是作为国家公诉人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更是有强烈的使命感,庄严而神圣,并看作是对自己检察业务检验和提高的极好机会。古人曰:诗言志。这里有20多年前我作的小诗为证:

“每当我出席法庭,

象战士挥戈出征;

这里没有硝烟、枪声,

却也需要勇敢冲锋。

这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决斗,

这是正义与邪恶的抗争;

这是权与法的较量,

庄严的宣判震撼着法庭。

用道德的准则,

鞭挞罪犯的灵魂;

用法律的利刃,

切除危害社会的疽痈。

每当我出席法庭,

总牢记神圣的使命;

事实为根据,法律为准绳,

永远是我的座右铭。

往事如烟。一次,我曾成功对被告人贺某违反危险物品管理规定肇事案出庭公诉,在法庭上仗义执言,有力地驳斥了被告人贺某无罪的辩解及其两名律师的无罪辩护,在长达6个小时激烈唇枪舌战的庭审结束后,我立即建议审判长依法提取律师刘某当庭出示的一包非法模拟实验的证据铝粉,并建议铁路公安机关严肃查处此事件。法院最终对被告人贺某作有罪判决。而违法辩护的律师刘某,则被铁路公安机关治安罚款100元。办案不忘防范。我针对律师刘某违法办案,向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发出《检察建议书》,引起高检院铁检厅的关注,全文转给国家司法部律师司。律师司即致函河南省司法厅,责成调查刘某的违法违纪行为,并将此事通报全省各律师事务所,并感谢我院对律师工作的监督。事后,河南省司法厅向我院致函并通报了查处情况,决定收回其律师工作证,撤销刘某兼职律师资格。

办案的过程,是复杂而艰苦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过程,但也苦中有乐,当顺利办结时,那种愉悦和幸福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验到。如在办理一起受贿案时,一名重要证人赴美留学三年才能回国,我从细节入手千方百计追踪探究,终于成功地利用信函方式,从万里外的太平洋彼岸美国获取这位重要证人的证言。当我拿出美国来信时,惊得作伪证者目瞪口呆,只好乖乖吐实。我在办理另一起铁路客盗案时,又成功利用国际长途电话和信函方式,巧妙地从数千里外的新加坡取证,从而认定失主为外籍人员,使此起涉外案件得以顺利报送上级院审理。开启铁路检察机关境外取证之先河,曾得到高检院铁检厅的充分肯定呢!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众所周知,检察机关是宪法赋予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官是法律的忠诚卫士,严格执法是检察官的天职,纠正违法是检察官的责任,维护法律尊严是检察官的义务。

怎能忘记,在渎职侵权检察部门工作的岁月里,不少人民群众对查处职务犯罪表示理解、支持和赞同,更有不少人慕名打电话或则写信或者举报线索。有一封署名某单位“正义党员”,在举报信中写道:“ 尊敬的李检察官:听说您是一位人民的好检察官,所以向您举报一件事……”该信在结束时深情地写道:“尊敬的李检察官,您若匡扶正义,为人民铲除腐败分子,才能称得起一个人民的优秀检察官,但调查此事有难度,望您树立信心,打开缺口,便能查清。祝您成功!” 那热情的盛赞,那高度的信任,溢于言表和字里行间,使我热泪盈眶,更加努力去工作、去战斗。

怎能忘记,当我与其他同志查结一起涉嫌职务侵权的线索后,使被害人的问题得到公正处理时被害人父母非常感动,全家人祖孙4口,专程从数百里外的山西省来到我院渎职侵权检察部门,用中国老百姓最高的礼节,含泪下跪,感谢检察官明察秋毫,违法必纠,并当场拿出1000元现金酬谢,被我们婉言谢绝。在宴请也被拒绝之后,被害人父母实在过意不去,又到街上买了一块精美的镜匾送来,上书:“当代包青天”五个鲜红大字,充分表达人民群众对人民检察官的无比信任之情!在侦破张某特大玩忽职守案的过程中,我与其他同志冒着酷暑奔赴千里外的福建侦查取证,努力追回被诈骗公款100万元,如数发还所在单位。其单位领导专程到我院送上一面锦旗:“千里追款百万元,为企业排忧解难”,充分表达干部职工对铁路检察官深深的感激之情!

怎能忘记,在办理一起路内8人特大团伙货盗案后,主犯被判刑13年,多名从犯被判缓刑。为教育、挽救和改造他们,在该车间党支部的密切配合下,建立本院第一个综治联系点,在3年时间里,我利用紧张的工作间隙,先后40余次到位于北站地区的该车间,从抓法制教育入手,上法制课20余次,主动利用参加劳动与缓刑人员接近促膝谈心交朋友,并顶风冒雪家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幡然悔悟,大多数成为运输安全生产骨干,终于使这个昔日综治重灾区,一跃跨入综治先进的行列。该车间领导专程到我院,赠送锦旗一面,上写:“普法教育,培育新人”,充分表达了对检察机关的深深谢意。人民群众的赞誉和满意,我始终看作是对自己最高的奖赏和鼓励,始终看作是激励自己奋发向上巨大的动力和鞭策。

有人说:检察官太认真,有点儿不近人情。其实不然。道是无情却有情。在执法过程中,我们始终体现文明办案、“人性化”执法的理念,即使对犯罪嫌疑人也从不歧视,尊重其人格。有一次,我到某单位联系工作,正碰上该单位一名民警因公牺牲,妻子下岗、子女幼小、生活困难开展募捐活动,我主动捐上身上仅带的人民币100元,以表达一名人民检察官对一位素不相识烈士的崇高敬意和对其亲属的亲切慰问,也许他的亲属至今不知道我是谁,但这并不重要。近年来,我先后积极参加为本院干警患重病的孩子捐款,为特困职工捐款、为西部贫困地区孩子捐寒衣;曾两次为社会义务献血400СС;爱心无国界,还以个人的名义为不久前遭受地震海啸的印度洋灾民捐款100元献上一份爱心,为构筑一个文明、团结、和谐的社会及世界尽自己微薄之力!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忠孝不能两全。我常年忙于外出办案,却很难顾及个人家庭,也很少照料年迈多病的父母,每当挤出时间回家或者到医院看望饱经风霜、白发苍苍、风残烛年的二老时,我总是感到无限的愧疚和难过,有时难免潸然泪下!我多么想偎守在他们身边,再为老人们做些什么,尽最后的孝心啊!。然而,紧张的查案工作,责任感、事业心促使我不能久留,总是来去匆匆。父亲多次患病住院,每每轮到我晚间陪护,我总是精心护理,从不嫌弃;次日早晨便依依不舍告别病榻上的父亲,匆匆踏上外出办案的征程。我有一位善良而贤惠的妻子,是一位人民教师,非常理解并坚决支持我的工作,带孩子、做饭、缝补桨洗几乎承担了全部家务,但也十分担心我的安危,深深知道我的工作的重要性,曾不止一次劝我找院领导调换岗位。我总是耐心说服妻子:“既然领导安排我在这个岗位上,我就要干好!万一我有什么意外,你就带着孩子,照顾好老人,好好生活下去!”在我荣获的一、二、三等功奖章里,至少一半应当属于同甘苦共患难的妻子!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25个春秋过去了,昔日检察院的同仁,有的光荣离退休,颐养天年;有的改行,另谋高就;还有的下海经商,远走异国他乡。然而,如今两鬓霜染的我,无怨无悔,义无返顾,依然眷恋着为之奋斗了四分之一世纪神圣的检察事业,仍然坚守在平凡的检察工作岗位上,希望能再发出最后的一点儿光和热!我想把一段精彩的格言作为结束语,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一书中这样写道:“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时,他不至于因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

(来源:中国老年网)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