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忠诚
——记已故优秀教师郁忠诚
2007年7月3日滂沱的大雨下个不停,枣庄殡仪馆内哀乐阵阵,背后的卓山掩映在雨雾之中,峄城区的千名机关干部、老师、学生在这里送别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新时代的雷锋、优秀的人民教师郁忠诚同志。青山不语,苍天含悲,泪飞倾盆,人们在深深悼念这位慈善的长者的同时,无不为他那持之以恒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折服。
郁忠诚同志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把炽热的爱和满腔的心血全部倾注在教育事业上,他以一生的实践,谱写了一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壮丽诗篇。
1931年,郁忠诚出生在峄城阴平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他3岁时母亲去世,家中生活困难,父亲带他到枣庄讨饭度日。正是他上学读书的年龄,日本鬼子侵占了枣庄,逼着他去当童工,给日本鬼子修铁路。1946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赶走了日本鬼子,家乡解放了,是党的军队放粮济贫帮他渡过难关,回到家乡,村里没有学校,也很少有人读书,但家乡的贫穷和乡亲们对知识的渴求,深深地铭刻在他幼小的心灵里。
1948年近成年的他跑到姐姐家求助,在贾汪上小学读书,1953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校的初速师班。当他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通知书时,心情难以平静:“我选择的不仅是一个职业,而且是一项报答党的救命之恩的平凡而又神圣的使命。
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郁忠诚被分配到贾汪区大泉公社宗庄小学任教。为师之初,一上讲台,45分钟的课程15分钟就讲完了,还剩30分钟哩,学生在下边闹成了一锅粥。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此时他没有败下阵来,他思考,他在问自己:为什么在别的老师的课上孩子们不闹呢?看来光有想教好的激情是难以胜任教学工作的。于是,他去请教,去学习,报名参加函授,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读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心理学,课堂教学法……并把学习的心得应用到实践中去,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在他任小学校长期间,经常被借调到县委办公室协助工作,县委办公室的同志看中了他,想把他调过去,他婉言谢绝了,这时有人说他太蠢,心眼太死,现成的仕途大道他不走,非要当清贫的教师。但他平静的说:“当一名人们教师是我的人生选择,即使一辈子的清贫我也无怨无悔。就这样他在徐州市大泉乡中心校一干就是28个年头。1984年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的生活,把他调到家乡阴平镇上郭小学。从普通教师到教导主任,从教导主任到校长,他一步一个脚印,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学习雷锋先进个人,区级“劳动模范”,市、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40多项。
郁忠诚对自己热爱的教学工作非常痴迷,不但承担着教学管理工作而且还要亲自授课,有人问郁忠诚:“你这样拼命为学校,到底图的是啥?”他答到:“燕子筑巢是为了小鸟;我们建校是为了学生,当教师办学校图的就是把父老乡亲们的孩子教育好,为国家为社会多培养建设人才。”
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们成材,这一点是一致的,但是对于怎样做到这一点,老师和家长之间却难免存在矛盾着。许多老师常常由于和家长的想法、做法不同而伤透了脑筋。那么,郁忠诚是怎样对待这个问题的呢?他在上郭小学当校长时,几乎都叫的出学校各班级学生名字,能说出学生的家庭情况及他们每个人的脾气、性格、爱好、兴趣……学生家庭居住的大街小巷布满了他的脚印,他是这些家庭最受欢迎的客人。
郁忠诚常说,当教师的要爱每一个学生,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不能嫌弃。有一个学生从小就和人打架,还有一些偷摸行为,父母对他没办法,一些教师不愿意教。郁忠诚把他安排在自己的班里,处处关心、体贴他,慢慢地这个孩子转变了,和同学们相处得很好,学习成绩也上去了,还被选为班干部。乡亲们说:“郁老师还真有办法,什么样的孩子都能调教成材。”
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和生活的无规律,1985年,年逾50的郁忠诚患了严重后的胃溃疡,他一边服药一边坚持上课,有一天他正在给学生上课,胃部疼痛难忍,晕倒在课堂上,大夫紧急诊治,胃被切除了三分之二,医生安排他出院后休息半年,可出院没几天,他又回到了学生中间。
1991年,郁忠诚载着一生荣誉,带着辛勤耕耘的苦与乐从上郭小学学区校长的位置上退休了。有人说郁老师功成名就,可以安享晚年了。可他人离心不离,一直关注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1995年夏季一场大雨过后,他路过下郭小学,发现学校的围墙倒塌一大片,他心急如焚的找到当时的校长乔绣珍老师,说:“围墙有缺口,学校敞着壳,多不安全呀,要抓紧时间堵上”。乔老师也是着急,可因缺钱不但墙倒难以修复,连学生上课的课桌也不能置办,郁忠诚将3500元现金交给了乔老师,墙垒好了,课桌办齐了,学生可以安静的读书了。
1997年6月30日,镇党委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全面启动并实施了“普九”工程,郁忠诚得知镇中学扩建,中心小学迁建缺乏资金,主动找到了当时的镇教委主任杨明华,要求义务捐款5000元,献一份微薄之力,并要求为他保密,杨明华及时向镇党委作了汇报,考虑建校缺资金镇里可以想办法,郁忠诚的辛苦钱坚决不能收。1999年3月,阴平镇中学教学实验楼因资金不足,建建停停,这时郁忠诚又把这5000元全部捐上,时任校教委主任潘法涛考虑这个数额太大,就要少收点。郁忠诚说“我把他用在党的教育事业上是我的本分。你少收一分我也不愿意。”无奈潘主任只好答应下来,全部用于购买学生实验用品。2001年,乡镇合并后,新一届党委、政府决定完成镇中学教学楼扫尾工程,郁忠诚得知后,又找到镇教委孔繁海主任将11000元现金交到孔主任手中,在百搬推辞不下的情况下,镇党委、政府决定将实验楼以“忠诚”的名字命名,并立碑纪念。
2001年乡镇合并的第一个教师节,镇党委、政府为了表彰郁忠诚为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专门为郁忠诚设一个特别奖——21英寸的大彩电。镇领导将“奖品”送到他家中。他知道这是领导的心意,但学校的孩子们更需要,于是他偷偷地把这个“奖品”又送给了镇中心幼儿园。
2001年中国共产党生日的这一天,郁忠诚又给阴平镇教育支部写了封信:“今天是母亲——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八十诞辰,特交800元党费,象征蛋糕献给母亲,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党给的,今天的幸福全是党给的,我一身的幸福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真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父母的恩情报答不尽,党的恩情更是报答不完。”
2002年2月,笔者因工作需要调入阴平镇任党政办公室主任,听到了解到最多的是郁忠诚的事迹。2002年8月份,终于有机会认识到郁忠诚老师,在一次党委会议上,研究讨论汛期解决农民住房危房时,得知郁忠诚老师的住房已属危房,时任党委书记的王齐书记当场拍板:“我们决不让老实人吃亏,让无私奉献的人寒心,郁老师的房子由政府负责重新盖,以郁老师的性格是断然不会答应的,由分管教育副镇长和办公室主任实地了解并做通工作。”当我们走进郁忠诚的家门,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在教坛耕耘近40年的老教师家?他和老伴住的这3间低矮老式房屋,是24年前他和儿子利用暑假拉料请人盖的,同周围村民设计新颖的平房和“小康楼”相比,其实是“鸡立鹤群”了,室内家徒四壁,墙壁已经斑裂,房顶已好几处露着天,最显眼北墙正中间悬挂着毛泽东主席的画像,墙西侧挂着一幅雷锋同志的学习画像,屋内器具既简单又陈旧:两只暖瓶是80年代他得的奖品,一张矮腿的餐桌比他的年龄还要大,小菜橱用报纸糊了又糊,唯一的现代化的电器是早以过时的14寸黑白电视,院内靠墙那辆“飞鸽”牌自行车早已破旧不堪。
面对我们,老人显得有些局促,有点手足无措。然而正是由于此,让我们看到了地地道道的郁忠诚的形象,可是这个形象却让我们眼中犯涩,心中发酸,怎么也不能与那捐资数万余元的退休老教师联系在一起;他面目清癯、身材瘦长、上身穿着已经泛黄辍满补丁的衬衫,下穿已经变色的厚布长裤,腰上系着一根布条,脚上的凉鞋已经皲裂的像树皮撮成的。当我们说明来意后,老人除了说感谢党委、政府关怀的话之外,坚决不同意,后来经过我们反复说服工作,老人才勉强答应,并一再要求怎么省钱怎么建。在后来的多次接触中,对郁老师有了更深的了解。
郁忠诚早在退休前就多次捐款:1985年,他工资只有71.5元为救助非洲儿童他捐款100元;1987年,阴平镇建烈士陵园他捐款300元…1994年,为阴平镇中学白血病患者李胥献爱心捐款100元,1995年,郁忠诚在得知下郭小学缺一个班级课桌凳、七口教室需要修缮,校墙倒了两处的消息后,捐款3500元。
郁老师一生不喝酒,不抽烟,从他1984年救助失学儿童,到病逝前,累计共为教育和关心下一代事业捐款累计10万余元。他哪来的那么多钱?郁忠诚拿出笔记本,数落着他从1954年参加工作十几元的收入到离休时的600多元再到调资后1600余元,每一笔捐款都是他一分一厘地积攒,一口一口地省出来的。
为了宣传弘扬郁忠诚老师,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并将关心扶持弱势群体这一善举长期坚持下去,镇党委、政府在区“关工委”的支持下,成立了阴平镇关心下一代基金委员会,并以郁老师的名字将其命名为“郁忠诚关爱基金”。
笔者存有1997年以来, 郁忠诚老师每一笔捐款的详细记录:1997年6月扩建阴平中学教学楼、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捐款5000元;2001年2月20日捐11000元用于阴平中学实验楼扫尾工程,同年4月再次捐14000元;9月29日,将镇政府奖给他的彩电和自己骑自行车到枣庄购买的VCD、无线话筒和部分光盘一并捐给阴平中心幼儿园,价值3500元;2003年7月1日,建党82年,为感谢党救了他两次生命,交特别党费2200元;2003年7月27日建军节前夕购买了4000余元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纲要》等书献给峄城看守所武警官兵;2003年8月4日向“郁忠诚关爱基金”捐资2384元;2004年8月4日向“郁忠诚关爱基金”捐款1000元;2004年9月捐款2000元救助特困学生刘浩、谢添;2004年12月30日捐10000元用于阴平中心小学购买微机;2005年3月开始结对救助阴平中心校陈灿、李雪、褚君三名留守儿童;2005年8月4日向“郁忠诚关爱基金”捐款2000元;2006年7月1日,值建党85周年和自己党龄40周年之际,交特别党费8540元;2006年8月4日向“郁忠诚关爱基金”捐款7000元;2006年9月捐200元救助贫困学生韩业男;2006年10月,捐10000元用于建设阴平中学雷锋精神展览馆。
这些钱难道郁忠诚自己就不需要了吗?儿子买商品房需要1万元,2001年1月大女儿急用1万元买房子,这些他都明确的说了,你们的事情你们自己想办法,对此,有人不理解,说“郁忠诚真傻,都什么年代了?”可他的子女们理解,郁忠诚是为了他热爱的教育事业,是为了使晚辈们扔掉拐棍,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办好自己的事。
在与郁忠诚老人的多次交谈中,我们发现老人有个特点,就是说话比平常人慢,后来从最早熟悉他的人口里了解到,郁忠诚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还有口吃的毛病。这使我们恍然大悟,原来他说话慢,是为了避免口吃。口吃是教师这一行的大忌,郁忠诚做了一辈子的教师,几十年的优秀老师,许多人乃至他的学生没有发现,甚至没有察觉到这个“毛病”。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多大的努力呀。郁忠诚对自己是严格的,对自己的子女同样严格。
他的儿子郁广浩讲述了这样几件事:那年,他在父亲任校长的上郭小学任教师。那天,学校按上级要求布置老师填报表格,填清自己的年龄,文化程度及参加工作的时间。郁广浩对桌的孙老师填完后,随手代笔替郁广浩填上了。郁忠诚审阅后,非常气愤的将表格擲到郁广浩面前, 郁广浩莫名其妙的看着父亲:“怎么了?”郁忠诚指着“工作时间”说“属实吗?”郁广浩拿起仔细一看,原来是孙老师将郁广浩的工作时间写成自己的工作时间了。他俩都是1976年6月高中毕业的,孙老师同年8月就参加工作,而郁广浩按照父亲的意思“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村里参加生产劳动的同时,做了两年的村会计工作后才从教的。在父亲威严的目光中郁广浩将参加工作的时间改正了,后来孙老师定为中教二级教师,郁广浩因教龄少了两年定为中教三级。当时,孙老师说,郁校长闭闭眼就过去了。至今,儿媳妇孙贵霞有时还埋怨说:“老爷子太认真了,要不然……”是的,要不然郁广浩早就晋升为中教高级教师了。
“我们曾为我父亲买衣服,他认真的说:‘我有衣服,以后一定不要再买了。’我们曾和他商量装修老房子,要为他买煤气灶,都被他拒绝了,他总是说,‘你们好好地工作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郁忠诚的子女是理解他的,郁广浩曾眼噙着泪告诉我们,捐资助教是父亲的夙愿,作为子女应当理解和尊重父亲的选择。只是每当看到越发苍老的父亲,看到坎坷和鲜花,劳苦和清贫一生的父亲,看到那弱不经风雨的父亲,我的心在饮泣。父亲啊,你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你对得起亲人,唯独对不起的是你自己!
长期的病痛,使他倍受折磨,常年服药的治疗,给他造成了巨大的生活压力,但生性坚强耿直的郁忠诚同志,从未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从不为组织上添任何麻烦。2007年6月,他再次因胃癌住进枣庄矿务局医院,住院期间,他晚间听到洗刷间的自来水在流,就让儿子去关上水龙头,要节约用水;夜里让儿子关闭走廊的电灯,要节约用电;弥留之际,对救助的学生叮嘱:孩子们,一定要向雷锋叔叔那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多为国家作贡献;领导前来看望的时候,他请求领导:我的病我知道,不要给我花钱治疗了,我不能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叮嘱儿子一定要认真教学、好好做人……
郁忠诚同志作为与雷锋同时代成长起来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一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节衣缩食,过着勤苦的生活,住着低矮的房子;他不顾自己的体弱多病,也没有把钱给予子女,而是把一生的积蓄全部捐献给了教育事业,表现了一位老教师、老党员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树立了一个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的崭新形象。
当前,正值大力弘扬“八荣八耻”,牢记“两个务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学习郁忠诚老师,学习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更具时代的意义。
(撰文:汤 文 邵玉真 )
(来源:中国老年网)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