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老年天地
心理界限还是生理界限
时间:2009-10-29 11:09:20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游侠

  一位到印度旅行的美国客人,在他的游记中,提到这样的趣事:
  
  一个印度人,在偷窃的时候,当场被逮住。但是他却面不改色,反而理直气壮地说:
  
  “带着东西逃跑才算偷窃。我只是拿着它而已,怎算小偷把东西放回原来的地方,不就没事了“
  
  据说,被偷的人愣了半天,居然无词以应。那个印度小偷,就这样大摇大摆地走了。
  
  我们无意称赞印度小偷的辩才,但是不得不感叹的是,在客观上处于绝对被动的局面下,还能使他的逻辑,充分发挥难以摧毁的力量。
  
  一般而言,我们在客观上还不至完全绝望的时候,主观上很快就认为“无计可施“,于是无意做一次冲刺扭转乾坤。
  
  现代年轻人的这种倾向,尤为显著。根据高考、中考的一些监考者的经验,在考试时间还没截止之前,离座的人就越来越多。其次,年轻人就业后,安心求业率越来越差,能够在一家公司好好呆上三五年的人越来越少。
  
  这个现象或可解释为,对事业的向心力极脆弱。另一方面,也可以解释为:缺少“定力“,稍不如意就起了溜之大吉的念头,急急忙忙又去另觅职业。
  
  从心理学上来看,还有一个理由,也就是预先准备防卫自己的托词,这个托词是:“我并没有全力去做,如果公司没那么差劲,我一定会专心好好干,那就另有一番景况了。“
  
  可要知道,漫长人生,并非事事可以“想溜就溜“。某些情况下,就是“非留在那里不可“。
  
  当您“非留在那里不可“的时候,最要紧的是,千万不要自以为一切已经“绝望“。
  
  当您自认为“绝望“,主观的“心理界限“就会一变而为无计可施的“生理界限“,那时候意愿就锐减,斗志也丧尽,回生有术也会变成百药难治了

(来源:不详)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