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呼啸,大街上行人寥寥可数,望着那万家灯火,谁都希望窝在温暖的家里,吃着温热的饭菜,一家其乐融融地看着电视、享受天伦。然而,在城市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没有家,或是,他们在城市里没有一个安身立命的落脚点。每天,他们被城市里的“卫道者”限制、驱赶、遣送,怎么样也无法融入这个热闹的城市里。生理的饥渴可以忍耐、彻骨寒风能够忍受,最让他们无法忍受的正是这种“冷漠”。身在此城市,却只是一个“边缘人”,遭受冷眼、遭遇驱赶……
在很多城市管理者看来,流浪者就是城市的一块伤疤。他们被认为是市容市貌的搅局者。于是我们看到城市对流浪者限制、驱赶、遣送等各种排挤做法,流浪者受到各种不合理的待遇。这本该是一个需要得到救助的群体,但是他们没有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最低生活保障。于是久而久之,一种隔膜在官员和流浪者之间形成。对于很多流浪者来说,让他们留在城市就已经心满意足,流浪是他们难得的清静,他们不会认为雪夜里会有城市的炭火。在他们看来,政府的突如其来的救助是如此的不合时宜,会认为这是一种陷阱,是城市在实施一场大规模的遣送驱赶阴谋。他们害怕自己会就此远离这个城市,于是他们拒绝相信政府,拒绝救助。
风刮得呼呼响,气温更是达到零下5摄氏度。然而,一位露宿街头的老人却一连几天住在冰冷的石头台阶上 。寒风中,老人已经冻得说不出话来。但是任凭救助站工作人员怎么劝老人依然不愿意住进救助站。老人称,他不想回家,也不想给人添麻烦。最后,经过救助站工作人员6个小时苦口婆心的劝说,倔强的老人终于答应前往救助站接受帮助。
一名花白头发的老妪已经在景德镇街头坐了7个昼夜,让人奇怪的是,老太太愿意笑纳居民送来的餐点,却无数次拒绝当地救助站和警方的帮助。
对于前来劝说的救助站工作人员,老人一直十分警惕地盯着他们的举动。但是,当包子铺老板将两个包子送过来后,老太的脸色立即由阴转晴,笑容满面地接过了包子。
不过,这样的场景非常短暂。“老人家,他们是政府的人,给你帮助的,那里可以给你提供吃住,你看这里多冷啊,你还是跟我们一起去那里吧?”当巡警边说边去搀扶老太时,老太用力甩掉了巡警的手,自顾自地说着“我不去,我不去”,并起身向瓷都大桥方向走去。 4 5 6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