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老年天地
养老焦虑:平均每百名老人仅1.8张床位
时间:2013-02-18 00:00:00来源:中国乡村网作者:柯静

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4--”的家庭模式即将到来。另一方面,目前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子女赡养老人往往“有心无力”。养儿防老势必逐渐成为一种“奢望”。

与此同时,依靠“广覆盖、低保障”的社会养老保险也根本无法过上高品质的养老生活,中国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已持续下降至50%以下。而且根据社科院研究,全国养老金个人账面亏空已突破万亿元,近一半省区养老金收不抵支。

另外,包括老龄化加剧、平均寿命延长、提前准备不足、通货膨胀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都令百姓养老难题变得日益严峻。截至0年底,我国全部养老金有计划有组织的储备只有5689亿元,仅占当年GDP的7.5%,人均只有600余元。

养老,是时候未雨绸缪了。

0年月7日,上午0时,广州越秀区东风东路,天空飘起了毛毛细雨。人们疲于为生活奔波,行色匆匆。在这个城市的一角,越秀桥东濠涌旁边的大塘街颐老园,似乎正在被遗忘。

颐老园就位于一栋住宅建筑楼的两层楼房里,占去二楼/面积的是用隔板简单分割成的一个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摆设着一张床和一个简单的床头柜,鲜有其他家具,老人们的睡觉、穿衣、吃饭,甚至大小便都要在这个“房间”完成。满目苍凉、一片死寂是园内的真实写照。

“入冬来,仅这个月,颐老园就送走了4位老人。原本有4个床位,现在只住着个老人。”颐老园的主管李世忠告诉记者,尽管广州的冬天还算温暖,但南下的冷空气对于该园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们来说可能就是致命的。

还有的老人被送到颐老园时,已经余日不多了。“家人一般不愿意老人在家中老去,送医院终老价格又太高。”而在颐老园,最高的收费是80元/人·月,标准是完全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如果体质较好,行动方便能自我照顾起居饮食的老人,则按50元/人·月的最低收费标准收取。

记者采访的前两天,颐老园刚送走了一个老人。他被家人送来时身体已经不行了,结果,刚住进来0多天就走了。“在养老院,老人们随时都可能离开,你必须要接受它、习惯它。”

护理员人手紧缺也困扰着这个养老院。目前,这里只有8个护理员,两班倒,白天6个人,晚上个人,个护理员基本要护理6个老人。李世忠说,值夜班的护理员要不定时地为不能翻身的老人翻身,按时给需要服药的老人喂药等。由于工作很辛苦,工资又低,愿意从事这份工作的护理员,多为40岁左右,文化水平较低的妇女。

平日里,护理员会用轮椅推着老人们在这栋两层楼的房间里转转,“上下楼挺不方便,老人们很少走出这个空间,也没有机会出去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李世忠说,附近的学生、义工,偶尔会来这里陪老人聊聊天、为老人修修指甲,已经算是老人们单调乏味的生活里最大的生机和活力了。

“养老院能做的并不多,只能为老人们提供基本的养老服务,比如按时吃饭,需要人照顾的时候随时有人在身边等。太多的养老需求,养老院也给不了。”李世忠说完,轻声叹了一口气。

然而,即便养老院软硬件环境普遍较差,中国仍面临着养老机构床位严重短缺、一床难求的问题。截至0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有养老床位5万张,平均每百名老人仅有.8张床位,与“百名老人5张床位”的国际标准相去甚远。 4 5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