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东寨镇头坝村六社,大年除夕前家家大门贴上了对联,但不少门户紧锁,村头空寂冷清。
全村户人家,已经有0户院落成了空宅子,剩下的户人家中,大多留守的都已是年过六旬的老人。面对这个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现在却正在加速衰老和凋敝的村庄,闫有吉怀揣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愫……
大清早呼啸不断的山风预示着这一天的晴好天气。在永昌县东寨镇头坝村六社,6岁的闫有吉起了个大早、扫院子、烫浆糊,准备早饭,忙得不可开交,丈夫姜望宁则将果盘、糖果瓜子等摆放到茶几上,又郑重地取出常年派不上用场的茶杯,洗去灰尘,放上茶叶。火炉里的炭火烧得正旺,即将烧开的热水发出“咕咕”的声响,这个生活在祁连山脚下的庄户人家,一年中难得的热闹马上到来。
上午0时0分,大门外的汽车喇叭声打破了宁静,姜望宁和闫有吉迎了出去,一大群人唤着“哥哥”“嫂子”“叔叔”“婶婶”“爷爷”“奶奶”涌进了院子。客人中既有姜望宁的堂兄弟,也有子侄乃至孙子辈,大家相互问候、寒暄,提前说着过年的吉祥话,一时间的欢声笑语让这座绝大部分时间里孤寂的“两人”院落生趣四溢。
这些亲戚曾经都是姜望宁的左邻右舍,现在,他们都去了永昌县城或者是更大更远的城市生活,除夕这天返乡,一则是为了给留在村里的老宅子贴对联,二来是为了共同祭拜先人。“每一年就数今天人聚得最齐全,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也要上坟,不过只有住在县城里的人回来,再远的就不来了。”闫有吉说着一年中能数得着的几个热闹日子。由于整个家族中只有姜望宁和闫有吉还生活在村里,两位老人的家自然也就成了族人们每次相聚的地方。
此刻,整个家族的男人们聚在一起,一边剪裁对联,一边讨论着一年来的家国大事,许久不见面的女人们仍然有拉扯不完的家长里短,孩子们相互追逐嬉戏。闫有吉有些手忙脚乱,近几年来,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忘性便也跟着增大,常常是前一分钟还在使用的家什,后一分钟便不记得放在哪里,忽然要操持这么多人的家族聚会,她看起来力不从心:“平时两个人凑合惯了,人一多就慌了,忘东忘西的。” 4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