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七点起床后,先把老人搬下床,把便盆端到老人身边,再为老人盛好洗脸水,然后擦桌子拖地,做完早餐后又赶紧准备午餐,再赶在9点前去上班……每周一到周六,40多岁的严耀能基本上都在忙碌中开始一天的生活。
1998年,严耀能通过志愿者认识了下肢瘫痪的陆姨后,便挑起照顾陆姨的担子,且一做就是15年。本是无亲无故的两个人,如今情同母子。陆姨说,“有阿能在,我就没有忧虑。”阿能则回应道:“我和陆姨投缘,照顾她是出于本心,不管生活怎么变,我都会照顾她到百年之后。”
在荔湾区蓬莱路,隔着窗户栏杆喊一声“陆姨”,就会看到一个满头银发、带着黑发箍的老人笑盈盈从一间又小又暗的房间里探出头来。
陆姨今年85岁,身体虽然还算硬朗,有时还会做做手工。但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她,早在56岁时便只能坐在小板凳上“走路”了。
陆姨一生颇为坎坷。她十个月大时失去了生母,随后被送进福利院。一岁多时养父母收留了她,但陆姨8岁时养父去世,15岁时养母去世,她又成了孤儿。陆姨24岁成家,却又遭遇中年丧夫、老年丧子之痛。
严耀能就是在陆姨丧子之后结识她的。“当年在大佛寺与一个相熟的志愿者聊天,提到有一个下肢瘫痪的老人刚刚丧子,儿媳妇也带着孙子改嫁了,需要人照顾,我就先去跟她聊了聊。”阿能回忆说,只记得当时和陆姨很投缘,觉得陆姨像母亲。从此,为老人拖地做饭洗衣服,把老人搬上床睡觉,都成了阿能生活的一部分。
阿能2002年才搬到蓬莱路与陆姨成为邻居,此前他一直住在荔湾路,每天早上要骑半个多小时单车来给陆姨煮早餐。“午饭的话,我会淘好米,剁好肉饼放进电饭煲,中午陆姨再插上电就可以了。”下班后阿能再去买菜,与陆姨一起吃晚饭。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