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老年天地
老年人骨折后 怎样进行功能锻炼
时间:2014-11-08 12:01:47来源:作者:刘毅

近年来,发生骨与关节损伤的老年患者有不断增多的趋势。研究认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增加5岁,发生骨折的危险就会增加一倍。老年人发生骨折多与其患有骨质疏松和肢体不灵便有关。在老年骨折患者中,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胸腰椎部骨折的患者较多。这些患者都需要长时间的卧床治疗,如果缺少了正确的护理和锻炼,容易发生褥疮、心血管疾病及泌尿系统感染等。下面就介绍一下老年人骨折后的功能锻炼和家庭护理方法:

一、老年人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髋部骨折的老年人经治疗后须尽早进行功能锻炼。要鼓励此类患者做咳痰、深呼吸、有节律地收缩两个大腿上的肌肉、伸屈足部关节等动作。此类患者在手术2周后,就可以用双手撑住床面做抬起臀部的练习和不负重的站立练习,1个月后可拄单拐行走,3个月后可去拐行走。髋部骨折后常需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此类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时不可过度屈曲髋关节,不要坐矮椅子,坐在椅子上时身体不要向前倾,不要交叉下肢或侧卧,不要弯腰拾地上的东西,不要坐在床上屈膝、盘腿,不能做剧烈的运动,不能爬山等。

腰椎骨骨折的老年人平时要选择硬板床仰卧,以保持脊椎的平直;翻身时,其上半身和下半身要同时翻转,不能扭曲。此类患者可进行吹气球锻炼,这样可以增强内脏的功能、锻炼胸腹肌的力量及促进代谢。当该类患者的疼痛有所减轻、全身状况许可时,可适当地进行上下肢的功能锻炼,并可先进行上肢的被动锻炼,如左右开弓、双手举鼎等。

老年骨折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时都要遵循早期开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主动运动为主的原则。一般的骨折患者在开始治疗后的第二天即可进行功能锻炼。老年患者由于体质较弱、肌力不强、耐受性差,加上对损伤恢复缺乏信心及害怕疼痛等,常常缺乏主动运动的积极性,其家属要经常鼓励、督促其进行功能锻炼。

二、老年人骨折后的家庭护理

大多数骨折患者在治疗的中后期都会在家中度过,所以,做好骨折患者的家庭护理十分重要。对老年骨折患者进行家庭护理的具体方法是:

1.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1次 老年人骨折后需长期卧床,容易使受压处的皮肤发生溃破,形成褥疮。而褥疮形成后往往不易愈合,褥疮的面积会不断扩大、创面可逐渐加深,甚至会引发败血症等疾病。为了防止老年患者发生褥疮,其床铺要经常保持清洁、平整和柔软,最好使用海绵床垫。其身体要经常保持清洁和干燥,每周要擦浴1~2次(夏天可适当增加洗浴的次数)。对老年女性患者,每天要为其清洁会阴部1次。褥疮的好发部位往往在背部、骶部及足跟部。对于这些骨突部位要注意保护。一旦发现患者的表皮出现破损要及时处理。对局部被压红的部位不要进行按摩,只要用气圈将其垫起,使其悬空、不再受压即可。

2.经常轻轻拍打患者的胸背部 老年骨折患者会因为疼痛而不敢深呼吸或咳嗽,同时会经常保持平卧位,这样会使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呼吸道的部分梗阻与继发感染。所以,在护理骨折老人时,除了要经常帮助其变换体位之外,还要经常轻轻拍打其胸背部,以利于其排痰。

3.做好患者的饮食调节 老年骨折患者在卧床期间常因担心解小便过多而不愿意多喝水。这样会导致其尿液浓缩,日久极易使其患上尿路感染。所以,要鼓励他们多饮水,每日应饮水2500~3000毫升。此外,还要增加患者饮食中的营养成分。骨折患者需要高蛋白、高热量的膳食,以修复其体内被破坏的组织,为此可多吃些鸡肉、猪肉、鱼肉等。很多人认为骨折后要多喝骨头汤。可专家认为,骨折患者不宜喝骨头汤。因为骨折患者需长期卧床,其消化功能较差,若大量地食用骨头汤会影响其肠胃的吸收功能,甚至使其发生腹泻,从而不利于骨折的康复。

老年髋部骨折应尽快手术

随着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且骨折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由于生理原因导致骨质疏松,使许多高龄老人即使受到很小的外力作用也会造成骨折。骨折后患者或者卧床不起,或者接受手术治疗,这使他们本身衰老多病的机体雪上加霜,健康状况更加恶化。据国外报告,老年人髋部骨折后一年内的死亡率在20%左右。所以有人称髋部骨折是人生最后的骨折。如何更好地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提高其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是摆在骨科医生面前的一大课题。

手术治疗减少并发症

髋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两大类型,后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前者要大8~10岁。即股骨粗隆间骨折在高龄人群更为多见。目前,对于髋部骨折后是否应该行手术治疗已成共识,即应在患者伤后短期内尽快实施手术治疗,尽量缩短患者卧床时间。通过手术使其骨折部位得到稳定,达到术后早期活动、避免长期卧床而引起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目的。如果对患者采用非手术的保守治疗,由于因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大大增加,从而使患者的死亡率更高、预后更差。

一般手术时间应在骨折后一周之内进行。由于大部分高龄患者都患有不同程度、不同系统的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梗死、肾功能不全、慢性肺炎等,在手术前必须重视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这就需要尽快协调医院内多科室的会诊和治疗,同时要求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手术方法因地制宜

目前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包括经皮空心钉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前者只需在皮肤上打3个小孔,即可完成固定,出血量小于10毫升,术后伤口共缝合3针即可,这已是一项普遍应用的成熟技术。

对于股骨颈头下型骨折(预后不良,易发生股骨头坏死)及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患者可选择后者治疗方法。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也可在较小的切口(8厘米)内完成。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目前常用的固定方法为动力髋部螺钉钢板系统及髓内交锁针固定系统,也可在较小的切口内完成手术,且疗效可靠。

■重视麻醉和手术风险

目前对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是成熟的,效果也可靠,但对体弱多病的高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仍面临较大的风险。首先是麻醉的风险。手术常选择腰椎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由于许多老年人骨质增生退变的原因致使行前者麻醉较为困难,所以临床上行全身麻醉比较多。但全麻后肺部并发症较多,尤其对于有慢性肺炎、肺功能较差的患者来说,风险更大。其次是手术本身的风险,除了空心钉技术外,其余手术方法均需切开组织,并行深层剥离,术中出血较多,对多数高龄患者来说需术后输血。加之手术本身的创伤打击也会引起患者强烈的全身性应急反应,继而引起全身多系统生理病理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那些高龄患者,无疑具有潜在的较大风险,这些风险因素是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为了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应提倡在术前对高龄患者进行麻醉风险的评估,以便充分客观地估量麻醉风险程度,为麻醉的选择,实施提供依据。对于那些高龄、但全身状况好,慢性疾病少或轻的患者,可行常规的髋部手术,对于那些伴有多系统较严重慢性疾病的患者,则尽量选择微创手术。

■实施空心钉固定微创技术

在髋部骨折的各种手术方法中,只有空心钉固定技术可真正称为微创技术。该技术通过3枚钢针经皮穿入,在电视监测下插入骨折的两端。达到预定位置后,再将3枚空心螺钉经3枚钢针引导固定骨折端。该技术为固定股骨颈骨折的标准方法,但过去认为其不适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将空心钉技术同样应用于那些不能耐受常规手术的患者,通过对进针位置、角度及针位分布的改良,使粗隆间骨折同样可得到良好满意的固定。此外,应用空心钉技术时,仅需局部麻醉,这大大降低了麻醉的风险性。

近10年来我们应用该技术治疗了近千例髋部骨折患者,无1例发生感染,在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发生,且治疗费用仅为常规方法的1/3~1/4。仅今年以来我们就治疗8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30余人,其中90岁以上者8人,年龄最高者达103岁。

老年骨折病人越来越多

大连市骨科医院创伤二科牟传勇主任介绍,人到老年后,多伴有骨质疏松,轻微的外伤就可能造成骨折,比如滑倒后屁股着地,就可造成股骨颈骨折或股骨粗隆间骨折;若手部先着地,就可造成腕部骨折或者肱骨骨折;摔伤后腰椎骨折也非常多见,在东关街大连市骨科医院创伤病房,八十多岁的骨折老人很常见,九十多岁的也不在少数。 

伤筋动骨保守治疗弊端多

很多人认为,都这么大岁数了,开刀手术风险高,老人肯定吃不消,回家躺躺算了。这其实是一种误区,比如股骨颈骨折或粗隆部骨折,如果不手术治疗,则必须长期卧床牵引,少则卧床3个多月,多则半年,这对老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首先是疼痛会带来诸多问题,由于骨折断端的存在,身体的任何活动都会引起剧烈疼痛,这便给护理带来诸多困难。由于必须卧床,搬动身体是不可避免的,患者常常痛得大叫,甚至大汗淋漓。由于惧怕疼痛,患者懒于翻身、擦身,甚至懒于大小便,直接的后果是便秘与皮肤湿疹的发生,严重的会出现皮肤溃破糜烂。其次是长期卧床容易引起并发症,如贫血、低蛋白血症、褥疮、尿路感染、肺栓塞、下肢血栓等,最为致命的是坠积性肺炎,由于呼吸道分泌物难于咳出,淤积于中小气管,成为细菌的良好培养基,极易诱发肺部感染,可引起败血症、毒血症、呼吸窘迫,还可能增加心脏负担,引起肺源性心脏病,这是相当危险的,甚至危及生命。

老人骨折早期手术优点多

鉴于上述种种不利因素,目前临床医学对老年骨折提倡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具有很多优点:能够使骨折对合得更好,更容易愈合;当骨折断端被固定或被人工假体所代替,就可以有效地消除疼痛;假体置换者,一周以后就可以下地行走;内固定者术后就可以翻身、坐起,实施功能锻炼,两周左右就可利用拐杖或步行器辅助下床活动。疼痛的消除与翻身的随意,使患者摆脱了精神与躯体上的折磨,方便了护理与清洁工作的进行,更重要的是能避免并发症,大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当然,70岁以上患者是特殊人群,年高体弱,存在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给手术治疗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术前的必要检查、良好控制与术中监护是安全手术的保障。

保守治疗因人(病)而异

老年骨折病人并不一定非要手术治疗,有两种情形可选择保守治疗,一种为合并内科慢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一般采用卧床、石膏或夹板固定、牵引等方法。另一种为骨折部位可以通过手法复位、良好固定而达到治疗效果者,如腕部骨折、腰椎骨折等。

老年人要防止骨质疏松、适度运动;避免摔伤以防骨折;受伤后及时到正规的专科医院,找专科医生就诊,接受规范治疗。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