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对我来说是乐子事儿,我不觉着累,也不觉着苦。”12月7日上午,李洪伟坐在热炕头上,捧着一本《现代农业技术大全》兴致勃勃地看着,见到笔者他笑眯眯地说。“十七大报告中的惠农政策真是给我们农民吃了颗定心丸,也给了我们很多实惠。”
今年38岁的李洪伟,从2006年起,在双辽市红旗街义顺村承包了180亩耕地种粮食,天天与土地打交道,一干就是一大年。有人问他,种经济作物或者搞养殖挣钱不是更快吗?李洪伟自有他的一番理论:“我还是认准种粮来钱儿快,国家一直鼓励种粮,又不愁卖,价格也不错,少挣点我也乐意。特别是今年,中央的政策更是重视粮食生产,重视农民增收,还给‘直补’,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所以我种粮越来越有劲儿。”
李洪伟种粮很执着,从不言放弃,春种秋收,他和妻子就这样忙碌着。随着经验的积累,他的种粮技术也在提高,现在俨然成了村儿里有名的种粮专家。用水、喷药、施肥等技术样样精通。多年来种玉米、花生、杂粮都有好的收成,亩产量总是比别人高。特别是今年,在农技部门的指引下,他的耕地引种了“正单958”、“农大54”等玉米优良新品种,一举获得成功。在今年干旱少雨、农业耕作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仍收获6万公斤玉米,近2万公斤花生,1500公斤杂粮(绿豆)。全年纯收入近10万元,是他种粮以来收入最好的一年。“这还是旱年头呢,要是风调雨顺,咋不打个10万公斤苞米啊!说实的,农民种粮种得好照样挣钱!现在我家3口人儿,人均收入3万多,也不知道算不算进入小康啦!”李洪伟的笑从心底溢了出来。
李洪伟种田出了名,邻近村民常向他请教、取经。他也毫不保留,有问必答,有难必帮,大家伙儿都叫他“李老师”,可他却说:“可别说我老,我还年轻着呐!还要大干30年呢!”
李洪伟种粮能轻松挣钱,除规模种植外,更得益于现代机械化田间作业。在他新建的仓房里,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各式农用机械,如拖拉机、播种机、喷药机、灭茬机……李洪伟说这可是他的“秘密武器”,“种地时,我这些‘秘密武器’可帮了我大忙啦!种啊,收哇!全是机器活儿!自己动手的也就是排水、灌水之类的小活,自在轻松。”李洪伟兴致十足地说。
由于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农民种田的积极性高涨,李洪伟计划明年还要再多承包些土地,铆足劲儿大干一场。李洪伟从未担心过“失业”。“国家有这么好的惠农政策,我愿一辈子当农民,种粮食!”李洪伟坚定地说。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