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农民心声
农村妇女心目中的新农村建设
时间:2009-12-02 11:39:52来源:作者:贝宜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广大农村妇女的积极响应与主动参与。特别是在我国农村劳动力构成女性化趋势仍可能加剧的背景下,农村妇女如何认识、理解新农村建设,是否愿意和以什么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她们对新农村建设有什么希望与期盼,直接关系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她们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本文主要以2006年9-10月陕西省妇联联合调查组(笔者为成员之一)对安康、汉中、宝鸡、渭南、榆林五市1000名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专题调查和笔者2007年10月对渭南农村入户调研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就农村妇女心目中的新农村建设作一分析探讨。 
         调查显示,73.1%的农村妇女“在家务农”。这一比例与2007年全国妇联公布的对近万名妇女参加农业生产73.4%的调查数据基本一致,说明陕西与全国各地的情况一样,以农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农业女性化是农业生产在目前阶段的突出特点。
         她们普遍希望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实用技术指导”(48%),42.4%的希望了解“致富信息”,63%的希望能参加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培训”。说明农村妇女已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农业女性化对农业生产不利的影响已显现。尤其是“留守妇女”(指丈夫及子女外出打工持续半年以上而留守农村的妇女),“一个人难以单独承担农活”。身体不好的“留守妇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更大。因此,她们一般是通过减少耕地种植面积或将土地暂交他人管理的方式来维持简单的、传统的农业生产,以管理粗放作物为主,加之她们家务繁重,农作物普遍长势差,生产效益低。有的“留守妇女”顾不过来时(因照顾患病的老人或抚育襁褓中的孩子),出现农田荒芜现象。
         关于“民主管理”,妇女们主要理解为“参与民主选举”、“村务公开”、“村干部不以权谋私”。我们设计问卷:“如果有机会,你是否愿意参加村委会干部竞选?”37.5%的回答“会”;25.5%的回答“不一定”。但仍有34.9%的回答“不会”。“村委会民主选举时,你会去参加投票吗?”84.5%的回答“会去”,9.8%的回答“不一定”,还有4.7%的回答“不会去”。表明农村妇女民主意识增强,参政意识有一定提高。  
         调查发现,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多为小学及初中,中老年妇女中还有一定文盲、半文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23.2%。农村妇女不能承受和最担心新农村建设中自筹资金比例过高,认为农业生产中最难的是缺资金,反映了农民增收仍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极为突出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业生产中“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压力加大,她们的生存发展环境堪忧,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为此建议:
         (一)重视妇女的主体作用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始终是农民,只有使农民把新农村建设当作他们自己的事业来做,才能使新农村建设爆发出真正强大而持久的活力。由于农业女性化,因而,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只有与她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改善她们的生活,让她们得到了看得见、感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调动她们的积极性,激发她们的进取精神,培养她们的自发、自助、协同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新农村建设才会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二)改善农民增收环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大对农村妇女的教育、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妇女创业技能及外出打工技能;引导农村妇女发展家庭种植养殖业,发展庭院经济,强化项目资金扶持。尤其要注重对农村贫困妇女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发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小城镇建设,发展农家乐,在二三产业中谋求更多的岗位,实现增收致富。目前阶段更重要的是提高妇女的组织化程度,探索成立一批妇女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扶持一批“妇”字号企业,拓展为农村妇女增收服务的网络体系,提升她们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三)完善村委会的民主选举制度,保障妇女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1.完善村委会的民主选举机制,保障妇女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通过培养农村妇女典型,提高村妇代主任的综合素质,树立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的形象和威信,把优秀妇女推举到管理岗位上,扩大农村妇女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广度与深度          2.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农民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在涉及农民切身利益问题上,农村妇女有话语表达权。          3.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实现农村妇女的决策权与公平参与权。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