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农民心声
农民和教授对话:说说俺心中的新农村
时间:2009-12-02 11:40:06来源:作者:山人
  8月23日,河南省唐河县新农村建设“科学理论进基层”活动在唐河县果园村进行。在授课现场笔者看到,虽然已是正午12:00,但33℃的高温依然挡不住河南财经学院教授关付新和上千名果园农民的热情。此时,被乡亲们听课热情所感动的关教授不由自主地由授课转向了和农民的对话互动。而在人群中提问最多的农民潘聚财自然成了最受教授关注的对象。
  今年40多岁,已巡回讲解10多个县市的关付新教授依然神采飞扬:“我想请潘兄弟回答三个问题:你家里收入怎么样?生活条件怎么样?你对你的居住环境满意吗?”
  面对教授的提问,穿着白衬衣、留着短须的潘聚财显得有点兴奋:“收入增多了。国家又免税又补贴,一分钱不出收入都装自家腰包了!俺家地里全种上了大白桃,再加上养猪和花生剥壳,一人一年净挣一万块问题不大。生活上是天天有肉吃,出门有辆摩托骑,村里不少人家还买着小轿车,俺住的三层小楼勉强占个中等。要说居住环境嘛,也算过得去———村里都修成了水泥路,家里都种着花花草草,村里养牛家多了,沼气池也建起来了,这儿可是一步一步向城里看齐哩。”
  看着潘聚财的得意劲儿,关付新乐呵呵地说:“小日子过得挺好嘛。要我看你还有点不知足,你说说你心里的新农村是啥样的?”
  潘聚财搔搔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俺是心比天高,教授您别笑话。俺就觉得新农村就是把腰包挣得满满的,最好是有个小别墅住住,家里建个卫生间,通上冷暖气,有个书房,还能健健身、跳跳舞。有病有灾不发愁,老年人都进养老院。地让机器来种,大家腾出时间该上班上班,该打工打工,该做生意就做生意。要是有条件再办一个夜校,让大家都能学新知识、新技术,还要学学大城市里的规矩,说话有讲究,垃圾有人扫,家家用电脑,事事有人管,让咱乡下人也‘现代文明’一下”。
  过了一会儿,关教授从潘聚财的新农村蓝图里回过神,拍着他的肩膀讲开了:“您说的这些,国家都有考虑,而且考虑得更周全。国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根本内容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同时还实行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就是说国家体恤咱老百姓,从资金上多给乡亲们一点,让乡亲们少付出一点,在发展的政策上再灵活一点。”
  潘聚财听得很是激动:“俺都尝到甜头了。建新农村就是给咱老百姓建‘福窝’哩,这都是咱老百姓自家的事儿,只要国家给政策,一家比一家干得欢哩!”
  “认识挺到位,建设新农村,农民就是主体。但咋个建法,还得凭自己本事。所以,咱们农民朋友要学文化、学科技、学法律、学理论,当一个有思想、有技能、有文化、有干劲儿的大能人,那就是新农村里的新农民,牛气着哩。”关付新被潘聚财的话感染着,言词间充满关切和鼓励。
  “关教授,俺也想提个问题考考你。您在讲的时候提到的管理民主是咋回事?”潘聚财提出了这个想了许久也没想明白的问题。
  关付新耐心解答说:“说得直一点,管理民主就是村民能民主选举村干部,村里能及时公开财务政务,村里的管理和决策能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村委和村党支部能够团结一致,村干部能和村民和谐相处。”
  潘聚财恍然大悟:“是这么回事呀。您这堂课一上,大家伙儿心里都透亮了,干劲儿更足了。要是关教授有时间,就在俺家吃顿饭,让俺果园村沾沾省城的灵气。”
  一句话说得关教授笑了,村民们也笑了。在融洽热烈的气氛中,让人体会到的是教授为农民鼓劲的热情和农民争做新农村建设主体的激情。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