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党镇的槐荫村,村民们告诉我们,以前每家农户自家的垃圾都是自己处理,有的人为了图方便,经常将垃圾直接倒在房前屋后的排水沟旁,排水沟成了名副其实的臭水沟,特别是到了夏天,更成了蚊子苍蝇的“安乐窝”。现在,村里有了专门的垃圾收集员,每天只需用塑料袋将垃圾装好后放在自家门前,就会有人来清理,既方便、又卫生。一段时间以后,大家惊喜地发现,臭水沟真的不见了。
垃圾沤肥变废为宝
“粪便或垃圾等经发酵也能生成沼气,沼气可作为燃料及照明,发酵过的树叶、草、秸秆等又是很好的肥料。”在丹徒区的“沼气村”里,已经在沼气项目工程中尝到了甜头的村民们如数家珍地说。今年,为加快实现农村垃圾处理源头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真正将垃圾转换成肥料,丹徒区积极引导并帮助农民建成了处理有机物的沤肥塘400多个。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户将有机物倒进自家的沤肥塘,变菜叶秸秆等有机废物为有机肥。垃圾沤肥不但肥了农作物,使农民增产增收,又解决了垃圾的处理问题,减低了处理成本,农户们高兴地说:“这垃圾里面还真能淘出金子来。”
引人注目的“黄马甲”
在丹徒区宝堰镇,我们见到这样一群人,他们穿着统一式样的黄马甲,推着印有保洁字样的手推车忙碌于集镇与各个村落之间。原来,这是宝堰镇日前成立的由当地农民组成的垃圾清理小分队和保洁员队伍。一位年纪稍长的村民说:“保洁员这个词以前只是在电视上听到过。眼下我们村里也有了保洁员,我们也能享受城里人的‘待遇’了。”
据了解,目前丹徒区行政村基本都按要求配备了卫生保洁员,保洁员数量已达千人以上。这个区还专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各镇的环卫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有力推进了镇村垃圾收运、分类、处置的规范运作。同时,该区区委组织部还在近期开办的村委会主任培训班上,专门开设了农村环境卫生课程。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