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农民心声
读书学科技 建设新农村
时间:2009-12-02 11:42:05来源:作者:游侠
    我叫魏唯,我的家乡位于河北迁西县南部,有着悠久的核桃栽培史。但由于群众缺乏相应技术,过去核桃结果晚,产量低,品质差,一年到头卖不了几个钱。为改变这种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我开始订阅《农民日报》、《新农民》、《河北科技》等刊物,并经常到图书馆借阅科技资料。我想通过读书、学习,获取改变家乡面貌的知识和力量。
    记得1998年的春天,我在一本科技书刊中了解到,核桃可以通过嫁接优良品种,改十年结果为两年结果,且产量高,品质好,但嫁接技术不好掌握。虽有难处,这个消息还是点燃了我的希望之火。我决定学会嫁接技术,引进良种,让群众尽早富起来。我买来不少有关核桃的书籍,并到图书馆查找资料。
    凭着肤浅的认识,在自家的小树上开始了嫁接实验。失败一次接着一次。为尽早掌握技术,我通过书报上的点滴信息,与多名核桃专家取得联系,用电话向他们请教。最多时我一个月的电话费达500多元。看着一棵棵小树被我折腾得面目全非,村里的老人们开始骂我“败家子”、“不务正业”。亲友们也把我看成精神有问题。也难怪,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从未听说过核桃这东西能嫁接,而且两年结果。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我的实验仍在艰难地继续着。
    为少走弯路,1999年,我走出大山,到河北农业大学教学示范基地实地学习。这一年,我终于掌握了核桃嫁接技术。2000年,我将自家地中的20株幼树进行了嫁接,当年结果。这下引起了轰动,我也被平反,乡亲们对我的称呼由“败家子”改成了“大能人”。县电视台称这是“迁西核桃栽培史上的里程碑”。
    为发展生产,建设好我们的新农村,我向村里提出了林果兴村战略,协助村委会搞了全县第一家核桃嫁接示范园,并对全村大部分幼树进行了嫁接改良。2005年,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场会在我村示范园召开。此后,我还应邀开展苗木供应、嫁接、技术培训等服务。共培训外地及本地技术骨干60余人。苗木供应十几个省市,嫁接范围涉及承德、秦皇岛、唐山十来个县。不少昔日的庄稼汉变成了领富一方的技术员,以前不能结果的幼树今天变成了摇钱树。协助发展了十来个核桃专业村,大批专业户。我用自己的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我用自己的实践正引领着周边的群众向着“读书、学习、应用科技”这样一个可喜的方向转变。村里现在已经办起了农民书屋。
    由于做出了一点成绩,我被选拔成村干部,并先后荣获“学科技、当能手、建设新农村标兵”、“迁西县十大杰出青年”、“唐山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回顾过去,我的体会是,是读书改变了我,并推动了家乡的新农村建设。今后,我会继续读书不止,学习不止,带领广大群众一道用知识和科技把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