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农民心声
上海“家庭农场”激发农民种粮热情
时间:2009-12-02 11:42:14来源:作者:过客
    松江新浜镇陈堵村农民许迪表近来格外忙,今年签约承包了110亩地种植水稻,而去年他只种了自家的4亩多承包地。据统计,在整个上海市松江区,今年已涌现了597家这样的粮食类“家庭农场”,每家经营规模都在100亩至300亩,总面积达9万亩,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60%以上。
    从上海市农委种植业办了解到,根据调查摸底,今年本市农民的水稻种植面积预计将达165万亩左右,比去年有所增加。目前,已有1万亩早稻田开始播种,另有30万亩绿肥正在翻耕,下月中旬沪郊将全面进入水稻播种期。
    据介绍,到目前为止,种粮农民心中的“账本”上,已记上了一系列优惠:粮食种植补贴,规模在15亩以下的,每亩补贴70元,15亩至30亩,每亩补贴80元,30亩以上,每亩补贴150元;农资综合补贴,中央和市级补贴总计也有每亩69元;水稻良种补贴,由农业部门免费供应种子;此外,还有农药补贴每亩14元,有机肥补贴每吨250元,绿肥补贴每亩30元……所有补贴汇总起来,农民平均一亩水稻可获得补贴高达230元。
    松江试行的“家庭农场”模式,还进一步挖掘粮食产业的吸引力。该区今年特给予“家庭农场”每亩200元的补贴,再加上各级政府部门原来对水稻种植户的每亩150元补贴,种植大户一亩可获得的种植补贴达350元;同时,还将对“家庭农场”实施种子供应、技术指导、上门收购、产品销售等一体化服务。许迪表种了110亩地,按种植水稻的正常效益,减去土地流转费和农忙时雇工等成本费用,一亩稻田净赚350元以上应该没问题,110亩的净利润就有4万元左右。
    同时,本市还通过科技投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据悉,今年本市农技部门就专门?????出十项“科技兴粮”举措,全力保证上海完成10亿公斤粮食的生产任务。今年,本市选育、引进筛选了一批水稻新品种,如秀水128、申优杂交稻系列等,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可以提高粮食产出。同时,还将实施测土配方,推广高效环保新肥料。另外,本市还将根据农业部精神,建设一系列水稻高产示范方,要求亩产量达到650公斤以上,核心方达到700公斤以上。预计,郊区高产田的总面积将达16万亩以上,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0%左右。
    农业组织化、品牌化程度的提高,也改善了种粮的比较优势。奉贤行民合作社带头人沈云甫告诉记者,以前种粮一般只能赚个口粮,因此村里200多户农民大多已不愿种稻。但合作社成立后,在产前、产中、产后进行统一服务,比如合作社以较高的价格收购,农户每亩就可多赚100多元,合作社以统一品牌销售大米后的利润,也通过分红返还给农民。今年,附近已有6个村的农民自发加入合作社,水稻生产面积达到4000亩。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