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农民心声
西藏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时间:2009-12-02 11:42:32来源:作者:山人
    4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12间房子,几十头牛羊,仓库里堆满的粮食……这是在西藏日喀则地区江孜县江热乡班久伦布村米玛顿珠老人家看到的,这个旧西藏帕拉庄园的“朗生”(世代家奴)如今过上了他过去从来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西藏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收入大幅度提高。过去五年,西藏自治区对“三农”的投入达165亿元,比上个五年增长了1.3倍。 
    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介绍,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西藏农牧民基本没有收入,到1978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75元,2007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88元,比19年前增加了2613元,农牧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速保持10%。 
    为增加农牧民收入,西藏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经济,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同时包括青藏铁路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增多,促使农牧民收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收入来源趋于多元化;农牧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为提高消费水平提供了保障,农牧民的消费结构也由以往的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 
    2006年,农牧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话机20.61部,部分先富起来的农牧民已经拥有自己的小汽车。 
    为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西藏从2006年开始实施了以农房改造、游牧民定居、扶贫搬迁等建设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新建改造22万户民房,使全区80%的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的住房。 
    两年来,自治区累计投入资金13.???6亿元,目前已有11.2万户、57万多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住房,农牧民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观,房屋结构由原来的土木结构逐步转向石木、砖木结构。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6.4平方米,比工程实施前增加16.8平方米,人畜混居的状况得到彻底改变。 
    在西藏农牧区,饮水安全问题长期困扰着部分农牧民,长途背水和饮用不卫生水严重影响农牧民生活和健康水平。 
    2005年西藏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截至去年底共投入资金4.5亿元,解决了60余万农牧民的饮水安全问题,繁重的背水劳动逐渐淡出历史,农牧民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据自治区发改委介绍,目前西藏农牧区缺电情况还比较严重。“十一五”期间西藏将通过建设小型光伏电站和发放户用系统,解决18.75万农牧民群众的用电问题。还将通过电网延伸和建设小水电的形式为农牧民送电,以实现“十一五”末基本解决农牧民用电问题的目标。 
    2006年,西藏还启动了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计划使125万农牧民用上清洁沼气,彻底改变藏族群众“烟熏火燎”的传统生活方式,促进农牧民增收,又保护农牧区生态环境。截至目前,11万多农牧民群众用上了清洁的沼气能源。 
    此外,为把丰富、价格便宜和质量有保证的商品送到农牧民家门口,被称为“超市下乡”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在农牧区建设了“农家超市”180余家,农牧民再也不用为买不到有质量保证的商品发愁。今年还将在农牧区建设300家“农家超市”。 
    2008年西藏将继续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府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幅度增加投入,预计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支出将达到20.7亿元。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