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农民心声
农产品期货服务“三农”的构想
时间:2009-12-02 11:42:53来源:作者:山人
        农产品期货市场是发现农产品价格与规避农业市场风险的重要场所,未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将会在化解农业市场风险,促进农业产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农产品期货市场服务“三农”仍处于起步阶段,它无疑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对其总体思路、基本框架和支撑框架做出系统规划。
  要理清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总体构想,首先需要明晰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对象、任务和目标。另外,不同期货品种所服务的产业链也存在着差异,需要根据不同产品、产业的特点分别寻找合适的组织模式和实施路径。
  服务“三农”的对象、任务与目标
  我国期货市场要面向涉农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展开服务,通过其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基本功能以及其他衍生功能的发挥,达到以下五个目标:一是提升农民生产决策、种养业结构调整的科学性和预期性。二是提升农业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三是提升涉农企业的资信水平与借贷能力。四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五是增强涉农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收入的稳定性。
  为了达到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五大目标,期货市场内各主体对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需要展开以下四项服务:一是要通过广泛的期货知识教育培训,使涉农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建立对期货市场充分而客观的认知。二是要通过期货信息传播硬件、软件建设,让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作为其选择收购或者出售农产品时机的参考。三是通过期货交易操作能力定点扶持,恰当地运用期货市场工具管理价格风险。四是要通过农民与银行等信贷机??、期货中介机构构建“银、期、农”三方合作与监督模式。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农业、农村内部涉农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三大服务对象,通过开展包括教育培训、信息传播、定点扶持、培育“银、期、农”三方合作模式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实现五个目标,即提升农民生产决策、种植结构调整的科学性和预期性,提升农业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提升涉农企业的资信水平与借贷能力,提升农民的组织化水平,提升涉农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收入的稳定性。
  服务“三农”的组织模式选择
  根据国际经验和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基本情况,并结合不同产品、产业的特殊性,研究清楚期货市场通过作用于何种组织模式服务涉农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特别是如何实现农民与期货市场的有效对接。
  结合国际经验与我国现有的基础条件,我们认为,我国期货市场服务“三农”可行的基本组织模式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模式是“农民+龙头企业+期货市场”或“农民+龙头企业领办的合作社(协会)+龙头企业+期货市场”。目前,甘蔗产业大多数龙头企业已与农民建立订单关系,且利益联结机制较紧密,适合“农民+龙头企业+期货市场”的组织模式。棉花、小麦产业中,有不少流通加工企业已经通过领办合作社、专业协会的形式与农民建立订单关系,适合“农民+龙头企业领办的合作社(协会)+龙头企业+期货市场”的组织模式。
  第二种模式是“农民+农民自发组建的合作社或联社+期货市场”。这种模式中农民合作社作为法人在期货经纪公司开户,直接利用期货价格信息服务生产经营决策,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合作社通过参与和利用期货市场降低资金链风险,提高经营效益的稳定性。金融机构对合作社套期保值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并根据合作社的经营风险状况及时调整信贷规模,支持合作社发展。农民则通过年底分红的形式获取合作社的稳定收益,从而分享合作社参与和利用期货后带来的好处。
  第三种模式是“农民+政府风险管理机构或政策性公司+期权市场”。通常的做法是买入看跌的期权,价格下跌时可以通过行权锁定未来最低出售价格,在价格大幅上涨时也可以选择不行权,继续获取价格上涨的好处。但整个模式的构建需要设立一个代理机构进行具体指导和运作。建议可学习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在农业部内成立一个农业风险管理局,或者成立一家政策性的全国农业风险管理公司,为农民提供期权市场信息,并替农民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三农”的支撑条件与配套政策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服务“三农”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期货市场有关主体要通过教育培训、信息传播、定点扶持等多种手段,作用于组织模式之外,还必须获得多方面外在条件的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观念更新与大力支持。
  当期货不是一个投机工具,而是一个风险管理工具的观念在政府和金融机构人员中深入时,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工作才能获得重要支持,效果才能迅速扩散。世界银行在实施各个试点过程中,前期均无一例外地在试点地区花费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对政府官员和金融机构负责人进行培训和教育,使期货理念深入人心。
  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核心问题是龙头企业和农民没有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直接影响了期货市场服务“三农”,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发展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是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重要支持条件。一是要鼓励更多的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等多种服务。二是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突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订单履约的监管,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三是要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原料、产品价格联动,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关系。四是要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规范与发展。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最大的问题就是运行不规范,有些甚至背离了合作社的初衷。因此,要通过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真正培育出符合“七项原则”的合作社。
  第一,要在广大农村开展合作社理念的教育培训活动。第二,要设立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的政府机构,设计财政支持与农民合作社的制度联系。第三,要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贯彻落实。第四,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在工商登记、基础建设、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二是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财政资金作为贷款贴息,扶持合作社发展;三是积极研究有关税费优惠政策。
  加快农产品期货市场品种创新与制度创新。农产品期货市场本身的品种缺陷和制度性障碍是造成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组织形式难以突破,效果难以呈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加快品种创新和制度创新。
  第一,要尽快推出农产品期权。政府监管部门和交易所应加快期权推出的准备工作,包括期权交易制度的制定,期权的培育,期权电子交易系统的设计与测试,期权潜在交易者的培训教育等,尽快推出农产品期权产品。
  第二,要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交割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对于一些投机氛围太浓、投机者比例太高的产品,交易所要适当改进风险控制办法;对于一些生产地或消费地比较集中的农产品,要考虑在主产地和主销地增加交割仓库的数量,扩大交割仓库库容,提高交割效率,适当减少交割费用。
  第三,要加快期货经纪商的业务创新速度。一是要放开期货经纪商不能自营的限制,拓宽期货经纪商的赢利渠道,增强期货市场的流动性;二是要培育一批真正的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使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更好地得到显现;三是要鼓励期货经纪商到期货品种的主产区、主销区以及主要集散地等地区多开设营业部,对现货企业加大现场培训和“一对一”服务。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