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农民心声
农家书屋应富有“农”味
时间:2009-12-02 11:45:38来源:作者:过客
    我叫刘虎,去年7月从湖北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被省委组织部选聘为大学生村官,12月份当选郧西县土门镇土门村党支部副书记。到村工作后,我一直关注农家书屋的建设和使用情况。我发现一些书屋利用率不高。 
    不久前,我参加了一期村干部培训班,认识了很多村干部。大家聊起新农村建设时,相当一部分村干部谈到农家书屋的建设应考虑到农民的实际需求,要让农家书屋发挥促进农民群众学习文化科技,提高素质的重要作用。 
    我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农家书屋的书籍虽门类比较齐全,哲学、艺术、环境、医药卫生等都有所涵盖,但好多书都不是农民要读和爱读的,有些书籍与农民的迫切需求相差很远,尤其是与种植养殖等现代农业科技相关的图书较少。这些书籍虽然装点了农家书屋,但是却缺少“农”味,是一种利用率低的闲置资源。一些村干部甚至反映,村上辛辛苦苦争取项目建设的农家书屋,一年到头却鲜有农民借阅,大多是村干部去看书,时不时也有一些乡镇干部和乡直单位的人员去“光顾”。农家书屋俨然成了“干部书屋”。 
    据报道,新闻出版总署在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阶段,转变服务理念,改“送书”为“选书”,专门组织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农家书屋派出的代表选书,把村民爱看的书,直接送上门。农家书屋的书由“送”到“选”,新闻出版总署的这一改动虽小,却与农民贴得更近了。它可让农民朋友参与到农家书屋的建设中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实现书屋里的书按需供应,增强书刊的可读性和利用率。 
    希望有关部门能从新闻出版总署的“选书”中得到启发,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探索建立“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的长效机制,为农家书屋多选配一些富有“农”味的图书:增加实用科技、通俗读物的数量和种类,供从事农业的群众翻看;选送生存技能、法律维权类的图书,供外出务工人员学习;配备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类的书籍,供回乡创业人士借阅。力求所有的出版物图文并茂、易学好记,确保农民群众能看得懂、用得上。这样才能真正保持农家书屋对农民朋友的吸引力,发挥农家书屋促进农民学文化、长技能、强本领的“文化粮仓”作用。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