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6月30日讯 29日上午,在历城区第一届“农超对接”洽谈会上,面对坐在对面的超市方代表,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代表们发出了邀请。业内人士表示,如何能对接好,还需要超市与农户双方都做好相关准备。
“农超对接虽然好,但也有一些细节需要不断协调解决。”济南市商务局相关人士分析,目前蔬菜流通有三大主体,分别为农贸市场、社区市场和超市,而受格局等因素影响,超市的需求量是有限的,“目前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只能占济南市消费量的10%左右。”
另外,因为超市对蔬菜的品质要求高,需要多品种、跨季节、适量的高品质产品,而目前一些合作社生产的品种单一、数量巨大、季节性强,“有的村子种一个品种蔬菜就成立一个合作社,一个基地产的西红柿就有好几千吨,超市不可能接受得了。”一位在乡镇挂职的干部说,这样二者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矛盾。(记者 马云云)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