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身份模糊法规缺位实习生维权路漫漫 本报讯(见习记者蔡木子记者冯劲松实习生蔡瑶)作为教育重镇武汉,“实习大战”尤为激烈。但实习生身份的模糊、相关法规的缺位,却使得实习生维权变得难上加难。 记者接触到的大学实习…
身份模糊法规缺位 实习生维权路漫漫
本报讯(见习记者蔡木子 记者冯劲松 实习生蔡瑶)作为教育重镇武汉,“实习大战”尤为激烈。但实习生身份的模糊、相关法规的缺位,却使得实习生维权变得难上加难。
记者接触到的大学实习生中,不少正拿着微薄的薪金,从事高强度的工作。
在通过中介求职无果后,邓明明感到“无脸空手回家”。7月9日,他在深圳国威健身器械厂找到一份暑期工,每天从早上7点半干到晚上10点半,薪水是每小时5元钱。
武汉劳动部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实习生主要分为未毕业、已毕业、已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三种。但由于国家目前还没有法规对实习生的权益做出刚性要求,实习生的维权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
武汉今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建兵告诉记者:“目前,实习并不属于《劳动法》的调解范围,实习生与单位都是一种劳务关系,完全由双方约定而成,对于工资、劳动时间都没有硬性规定。”
张建兵提醒学生,与中介、单位一定要签署合同,在合同中约定工资、工作时间、解除劳务关系的条件等。如果对方不愿意约定上述内容,其在做口头承诺时,也应该留存证据,方便日后维权。
数十万学生找“暑期工”“实习”迷局期待破解
本报讯(见习记者蔡木子 实习生蔡瑶)此次涉事的及时网成立于2003年,在武汉工商注册有3家分公司,甚至在郑州也有分公司。“如果说我们不关心学生,那么别的中介就更别谈了”,在采访中,及时网向经理数度对记者强调。
“实习生中介市场非常混乱”,向经理坦言:“以武汉2009年统计的137.5万在校大学生为基数,40%希望找暑期工,这个市场就涉及50多万人。没有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引导,没有硬性的准入门槛,这个市场不可能规整。”
据了解,目前武汉备案的人力中介公司有307家,其中200多家正常营业,而各种小中介公司不胜枚举。业内人士透露,中介抽成、高薪诱惑学生、骗中介费都已不是新鲜伎俩。在网络上,记者也发现不少中介公司所发布的地址、电话不实。
与正规求职不同,实习生只能工作两个月,但市场缺的是6-8个月的长工。每到暑假,全国的实习生都涌向广东、浙江、江苏三省。企业是老大,我们丧失议价权,这加剧了实习市场的不可控性。”
由于缺乏组织,数十万大学生“散兵游勇”式的暑期求职,对于中介公司来说也是一场挑战。“有时候学生临时变卦,我们还要向企业赔钱。”
“行业的混乱,也制约了我们的发展”,向经理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定期去中介公司巡视检查,或与正规中介合作,在指定地方进行实习生招聘。”
不到指定企业实习就不发毕业证 一大专学生疑“被廉价劳动力”
本报讯(记者陈诚 实习生郭婷)武汉一大专多位学生近日向记者反映,被学校强迫到指定企业实习,否则不发放毕业证。
“辅导员和系主任告诉我们,除非有跟其他企业签订的就业合同,否则不去指定企业实习,就拿不到毕业证,明显是强人所难”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钢结构专业一位学生告诉记者。
另一位同学亦告诉记者,校方指定的企业每天工作近十个小时,一周也只有一天休息,“每个月只有700元左右的生活补助,我们主要做电焊工,工作强度大,这么点钱只够基本生活,长达一年的实习期,显然是把我们当廉价劳动力用。而一般的电焊工每天至少有70元左右的收入”。据这位同学称,去年有50学长去该企业实习,结果由于受不了大强度的工作,没过多久就跑了48个人。
昨日,校方院办的一位阙姓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由于该校为三年制的大专职业学校,大三一年或半年基本以实习找工作为主,“称为综合实训”。钢结构专业由于实践性较强,学校会联系相关企业让学生进行实习。
为何要指定相关企业?该负责人表示:我们比较了解企业,企业也可以根据要求,在我们这里订单培养学生,避免了学生自行找实习单位上当受骗。绝没有收取企业的好处费。
不过,负责人也承认,一些企业的确在实习补助上,标准过低。与此同时,很多企业由于招工难,赶工期,自然使得实习的学生任务量大,“有被当作苦力的嫌疑”。校方为了保障学生的利益,多次与相关单位进行了协商,为学生争取相关利益,但由于只跟企业有合作关系,而没有约束力。
稿件六(9版):满怀期望交上数百元中介费,一波三折终于登上了南下的大巴,然而,下车后才发现,联系好的单位却没有向他们打开暑期工作的大门——
中介收费不退 工作苦等无望
35名武汉大学生暑期寻工被忽悠
见习记者 蔡木子 实习生 蔡瑶
大二学生邓明明没有想到,这个暑期的打工之路居然会是如此艰难。7月5日,他和另外34名武汉学生坐上了开往深圳的汽车。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中介联系好的工厂却给他们吃了“闭门羹”。
连日来,记者几经周折联系上这些困惑中的大学生们,试图还原他们曲折的“寻工路”。
中介公司一变再变,退钱无望的35位学生最终登上了南下的大巴
昨日,武汉光谷,东谷银座803室的“及时网”企业服务有限公司里,十几名大学生等待着。门槛间,还不断有学生带着期盼而青涩的眼神走进这里。他们的目的,都是找到一份暑期工。
就在一个月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09届学生邓明明也满怀期望地来到了及时网。“他们承诺,只要成为会员,全年都能给免费介绍工作,想到哪里工作都有”。于是,邓明明花200元成为了及时网会员。
此后,邓明明又有4位同学,先后到及时网报名打工。6月下旬,学校要放假了,邓明明首次致电及时网,请求安排一份工作。及时网表示,可以安排到苏州一家电子厂做工,每天8小时,一周工作5天,工资是1800元至2800元。
但7月3日,第一次变故出现了。邓明明突然被告知,苏州的工作岗位取消了,去哪里工作需要等待通知。
7月4日,觉得事情不妙的邓明明和同学们来到东谷银座及时网,希望退钱。但接待他们的张经理态度却颇为强硬。邓明明回忆:“她说退钱不可能,但可以重新安排到深圳工作,如果我们不服从安排便是自己违约。”这位张经理甚至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透露深圳工厂名称。
7月5日,邓明明再次接到通知。下午3时,他到指定集合点时,遇到了其他34位学生,一辆长途大巴已经停在了那里。直到此时,张经理才宣布了邓明明们的去向:“男的去富士康做保安,女的进富士康工厂工作。每天9小时,一周6天,工资1300元。”
前后待遇的差距,已经让学生们感觉上当。但退钱无望,一行35位学生,最终登上了南下的大巴。
被深圳企业拒绝,学生们住进小旅馆,工作没有任何消息
但深圳,也似乎不是邓明明们的福地。
骆巧是与邓明明一同去深圳的同学。上车后,她首先意外遇见了自己的室友。
骆巧告诉记者:“寝室同学是向湖北创优人力资源公司报名的,而我是向及时网报名的。我这才知道,两家中介把人拼到了一起,陪我们去深圳的也是创优的工作人员张雨。”
但更令骆巧意外的是,7月6日早上,当35位学生终于来到深圳龙华富士康面试时,富士康却以“不要23岁以下的,不要暑期工”为由,拒绝了全部的求职学生。
意识到被骗,邓明明首先脱离了队伍。“他们还在说可以安排到别的地方去当保安”,邓明明告诉记者:“但我已经心灰意冷,只好去投奔姐姐在深圳的同学。”
骆巧等人则在张雨的带领下,来到一个小旅馆落脚。“张经理说先休息,再帮我们安排工作”,骆巧回忆:“他态度非常强硬,叫我们必须听他的话,不然都找不到工作。”但令骆巧们奇怪的是,张经理似乎对这个小旅馆很是熟悉,甚至认识每一个工作人员。
后来,骆巧又在旅馆里遇到了另外4个武汉学生。同样是由中介公司送来,已在旅馆住了四五天,工作却没有任何消息。
算上中介费、车费,此时骆巧已缴纳了470元,身上所剩无几。“我们对中介彻底失去信心,所以纷纷离开旅馆。我比较幸运,联系到了在深圳的堂哥。而当晚有学生无处休息,只好在街边露宿。”骆巧告诉记者。
中介“拼团”颇为普遍,“不可控因素”让学生埋单?
“我们的确组织了14个学生去深圳”,昨日,及时网相关负责人向经理坦言:“其他21个人是创优组织的,跟车去深圳的也是创优的人。”
向经理告诉记者,与其他中介“拼团”其实颇为普遍:“比如公司一口气向他们要35个人,他们没有,便向我们借。”但向经理也强调:“我对创优公司是了解的,是信任的,才会把学生交给他们,这也是我们今年唯一一次把学生送往外地。”
但当记者问起14位学生的去向,向经理却答不上来。记者随后也联系到了把邓明明们送上车的张经理,她的说辞更让人意外:“我只知道与我接头的人叫张雨,并不知道他属于创优公司。至于学生为什么没被富士康接受,我也不知道原因,后来张雨的电话就打不通了。”
张经理也坦言,7月6日已经有一位同学情绪激动地给她发短信,但她并没有马上跟其他13位同学联系。她说:“有时候说得多了,学生们反而不会乖乖去做;不讲很多话,学生也许就去做了,稍后再补偿也不晚。”张经理称,昨日已跟14人中的8人取得了联系,“只知道1个人去了中介安排的核电站当保安,其他的同学都自寻出路了”。
至于为何学生工作单位会一变再变,向经理解释:“一些很牛的公司根本不会跟我们签协议。学生送去了又被退货,我们也很无奈。这些不可控因素,不可能消除,最终也不可能只由中介埋单。”
向经理也承诺,这14位学生可以来及时网协调,确实属于公司责任,可以退还中介费用。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