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一个“标本”,“新津模式”在四川省的县级医改中具有广泛的示范意义。通过“医学检验外包”、“医学影像集中诊断”等系列举措,着力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新医改启动三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全省6400万农民“放心看病”,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路径
作为成都市医改综合试点县,近年来,新津县先后投入1600余万元大力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依托卫生信息化平台,新津积极探索“第三方医学检验”、“医学影像集中诊断”、“心电集中诊断”等形式,初步形成了城乡“公共卫生均等化、基本医疗同质化”的医疗卫生新格局,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让老百姓在基层也能“看好病”。
切实承担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2011年7月,新津县以“三大目录、八个统一”为中心,就基本公共卫生、基本服务以及常用药物目录等内容开展构建基层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 “六位一体”服务要求,主要承担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居民提供,切实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2011年,新津县基层首诊率达到52%,较医改前提高13%。
作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网底”,村卫生站为农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津对全县标准化村卫生站实施一体化管理,对村卫生站的设置、建设、药械、财务、业务及信息化等进行统一管理,村卫生站的法律责任独立、财务核算独立。同时,将门诊刷卡报账和公共卫生服务延伸到村卫生站,并对村卫生站的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实行购买服务,老百姓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通过积极构建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村卫生站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很多患常见病、多发病的病人在基层医院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把病人留在了基层,解决看病相对难的问题,同时也夯实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
探索检验外包,实施医学集中诊断
长期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设备、人员资质等原因,很多医学检验项目无法开展。
2010年,新津县1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四川大家医学检测有限公司正式达成合作协议,借力“第三方医学检验”。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检验项目外包后,1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检验项目全部由四川大家医学检测有限公司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检验项目由原来的6大类54个单项增加至15大类近200个单项,如肝功能检查,检测公司检验后,检测结果当天可通过信息平台尽快传回患者就医地,当地医生可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诊断、治疗。
很多人觉得到大医院看病非常麻烦,但到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看病,又担心设备、技术不好。尤其是医学影像诊断,到了大医院后,大医院往往对患者在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拍的片子还要再做检查,既麻烦又浪费。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放心就医,2011年起,新津县先后开发完成区域影像信息系统、区域心电信息系统。依托县人民医院建立医学影像、心电集中诊断中心,对乡镇卫生院提交的数字影像图片和心电图进行集中诊断,并及时通过信息平台将报告反馈申请医院,报告与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自动关联,丰富电子健康档案内容,大幅提升基层医院影像检查水平和心电图诊断水平。
通过实施医学影像和心电集中诊断,实现县域内检查结果互认,杜绝不必要的检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老百姓在社区、乡镇卫生院检查,按照乡镇卫生院的收费标准,就能享受到二甲医院的诊查服务,在家门口就能把病看好。
改革药物供应机制
自2009年6月起,新津在全县范围内对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站全面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零差率”销售,县财政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收支缺口进行综合补偿。截至目前,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人次增长10.24%,住院人次增长12.25%,门诊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费用分别下降10.2%和8.4%。
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中,新津县探索改革药物供应机制,并通过药房零库存管理、收支分离、第三方结算等手段,切断了医疗机构在药品销售上的利益链条。药品配送企业依托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医院药房药物库存情况,及时进行药品配送补充。通过药品供应流程再造,药品管理成本由8.5%下降到4.2%,药品周转率提高了50%,企业回款时间由两个月缩减为15天。
为引导基层医务人员更多采用基本药物,新津县卫生部门筛选本地20种常见病种,制定临床诊疗指南,规范基层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现在尽管没有了药品利润,但因为有了财政补偿、居民全民健康体检经费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确保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群众满意度比医改前增长了16%。
延伸“健康管理”触角
新津县健康管理实现两个延伸
院前延伸,重点加强社区健康教育、义诊等专家保障。新津县针对不同人群设立七个健康体检包,对全县30多万城乡居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同时免费向群众开放的“自助式健康检测室”,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院后延伸,重点开展家庭医生服务,院后随访,指导病员康复。2011年3月,新津率先在全市启动家庭医生制度,形成以“契约式”、“全科医师团队式服务”为特点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向契约式、主动式服务模式转变。家庭医生主要具备两个职能,一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全程、便捷、可及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避免病人小病跑大医院就诊,既方便居民,也节约医疗资源。另一功能是为社区居民指出一条正确就医的路径,帮病人安排看病、协调到其他医院治疗。接受过免费体检的居民会主动与责任医师联系,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居民之间也会经常交流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