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里,在停电前供电部门往往都会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向居民发出通知,但对于不少农村地区的群众来说,却经常遭遇“莫名其妙”的停电,由于事先没有任何通知,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少麻烦。
无为县陡沟镇居民吴向东向记者反映,他所在的地方经常停电,上个月甚至停了七八次。有时正在使用电脑打字,忽然停电,不仅丢失了数据,还可能对机器造成损害。更令他不快的是,打镇上供电所的电话询问何时来电,对方竟然也说不清楚。
太湖县弥陀镇弥陀村农民余春华说,他是奶牛养殖户,每天挤的牛奶都需要冰柜冷藏,突然停电总让他难以招架,有时还搞不清到底什么时候来电,最后牛奶变质,只好倒掉。
就在上月,巢湖市消协和无为县消协进行了一次农村用电消费状况调查,其中,农民反映强烈的问题有三项:一是电压过低,电器不能启动,二是私拉乱接影响用电安全,第三就是停电而不事先通知。
省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人士认为,电是商品,用户也是消费者。如果供电部门停电前没有告知用户,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对此,基层供电部门也有苦衷。无为县农电总站负责人张旭华说,现在农村居民电气化水平持续高速增长。就拿陡沟镇的一个行政村来说,调查抽取的20户农家,有12家装了空调,17家有冰箱,20家全都有电视机。而在5年前,这些家庭还没有空调和冰箱。从1998年开始的农电网改造,是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原则进行的,现在,配电设施的“小容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用电需求,这是造成农村经常停电的主要原因。
他把农村地区停电归为4种情况:一是因不可抗力,如暴雨、大风等造成的线路故障;二是由于用户私拉乱接造成紧急事故停电;三是用电高峰时,负荷过大,需要临时限电;四是计划中的线路改造。只有第四种情况才有可能提前通知。
省电力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对于因线路改造等计划停电,电力部门要求至少应提前7天通知用户。那么,为什么很多地方不能真正落实呢?
采访中,某供电部门人员解释说,农村地区信息传播渠道少,有时即使想通知,也难以传到每家每户。
显然,这不是合理的理由。
目前在我省农村地区,电视的普及率已经相当高,各市、县都有电视台,可以覆盖到农村地区,既然在电视字幕上可以通知城镇停电信息,为什么不能通知农村用户呢?此外,供电公司通过各供电所,利用农村广播,或镇、村公告栏等形式,也可将停电信息及时发布给农村群众。
农村地区近几年的手机普及率显著提高,也为信息发布提供了便捷渠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巢湖市农业部门就通过手机短信群发的方式,及时将农情信息发布给每个巢湖农民手机用户,既快捷又省钱。
对此,省电力公司也承认,农村地区停电多,停电通知少,既有客观上设备落后、线路载荷小的原因,也有主观上服务不到位的情况。我省正在积极改造农村电网,加强对农用电线路的监督和整改,并通过技术手段加以监控。同时,还将进一步做好规范化服务,及时抢修用电故障,改进用电信息发布制度和方式,尊重和维护农村广大电力用户权益。
他还提醒农民朋友,大多数情况,乡镇供电所对线路改造信息并不能全面掌握。发生停电后,如果想了解情况,最好拨打统一服务热线“95598”。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