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单位的路上,两排太阳能灯映入眼帘,方方正正的太阳能帆板卯足了劲张开双臂,尽情吸收周围光线。思路顺着大路延展开来,回到那些有关灯的记忆……
照亮我幼年夜晚的,是老家那一盏昏黄的煤油灯。孩提的我,最害怕太阳落山。这时候,奶奶会拿一根火柴,小心翼翼的点燃煤油灯。是的,那是家里唯一一盏煤油灯,盛煤油的瓶子已经被油烟熏的周身发黑,手指一碰,黏黏一层。在火光碰到灯芯的一刹那,屋子里弱弱的泛出一束深橘色的,如动画片中巫女般舞动跳跃的火苗,正上方还有一股带着刺鼻味道的黑烟直冲屋顶,消失在那团橘色所涉及的范围以外,让我看不到它究竟消失在何处。
上幼儿园时,父亲转业回来,我家也就搬进电影院。永远忘不了第一次看到影院厅顶那盏吊灯的情景,简直把幼小的我给惊呆了,感叹着灯竟然也可以这么大,这么漂亮,也可以豪华至此!圆形水晶灯层层叠落,皇宫般的感觉!那时候家里用得较多的还是泛着黄光的钨丝灯,由一根电线牵这悬在半空。拉开灯绳,没有黑烟,没有 “盲区”,整间屋子就亮起来。我就在这钨丝灯下背儿歌,读唐诗,也常常从大厅吊灯底下穿过,去体会那个时代的经典电影。那时候,即使全家人挤在一间屋子里,也挤不掉童年快乐的回忆。
到了四年级,我家搬到新盖的家属楼,家里灯的色彩和形状也是经过精挑细选。客厅是带吊坠而极具温馨感的米黄色灯,按下开关,白色玻璃坠中折射出些许彩色斑点。厨房是简单的扣灯,卧室灯则是一棵枝头上盛开的三朵小花,每个骨朵里面藏着一枚30W的灯泡。有了自己的房间,我也有了自己的台灯,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不同亮度,它陪伴着我走过中考、高考,见证那些夜读的记忆。那时候,偶尔也听到父母抱怨卧室灯耗电太多,却从来没舍得换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记忆中被照亮的部分好像多了起来。邻家小妹嘴里满是“低碳”经,告诉我们用节能灯,同样的亮度却可以节省不少电能消耗;市区新修公路也装上了环保节约的太阳能灯,阴天晴天都可以轻松储存所需能量。参加工作了,发现政府也逐年以财政补贴、集中采购的方式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质优价廉的节能灯。
现在,市政府倡导全民节能节电,号召大家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继续可持续发展模式,使地球上有限的资源能够满足更多后来人的需求,让我们被照亮的记忆更持久的延续下去……
平度市长乐镇党委 戴俊杰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