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被喻为压在百姓身上的“一座大山”,亟需深化医疗改革来移动它。然而,医疗改革似乎也像“大山”那样,难于推动。这当中,自然是由于存在许多实际困难和矛盾,但是,矛盾和困难并是不能化解的,只要决心去解决它,还是可以出现一片新天地的。
时下出现两个有说服力的典型一是陕西子长县,通过改革药品招标的方法,切断药厂、医药代表与医务人员间的利益链,原本允许医院15%的药价加成,由县财政统一补贴。改公立医院为全额拨款方式,政府投入大型医疗设备,以成本价为患者检查,一年为患者省下88万元的检查费用。改医院处方金额考核为处方数量考核,有效地杜绝了“大处方”。这样,就使公立医院重回公益性,任务是为百姓健康服务,而不是成为赚钱的工具,有效地缓解了百姓看病的“难”与“贵”。
另一个神木县,在医改上是更上一层楼。从去年3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推行全民免费的医疗改革,不仅实现了全民医保,而且使广大神木人民最早地吃到了免费医疗的“螃蟹”。尽管开始时,出现过患者井喷式住院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必要的措施,一切渐渐步入正常,一年来免费医疗花销为330万元,完全在政府财政支付能力许可范围之内。卫生部长陈竺认为,全国有1/3的县都可以这样做。有人说,如果全国都按照神木的标准实行免费公费医疗,只需4300亿就可以了,这对目前每年7万亿的财政收入来说,也是可以担当的。是故神木县委书记郭宝成就神木的情况说,神木的经济实力对免费医疗虽然起了重要的作用,但财政不是根本问题,关键是要有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是的,神木医改最闪光的,是一颗为民的心。郭宝成这个当过兵、种过田、做过工的人,有着深厚的百姓情节,他带领人民发展经济,县财政收入逐渐多了起来,他不把它用于形象工程,用于“三公消费”,而是首先用来改善民生。正是这颗闪亮的心,使这个县的公共财政闪耀着可贵的民生情怀,让全县人民率先有滋有味地吃到了免费医疗的“螃蟹”。
这表明,就当今我国的经济状况来说,如果对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无所作为,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在最近举行的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竟说中国看病不算难,不算贵,而是患者求医标准过高,导致医疗资源“拥挤”,云云。这种漠视民生疾苦的雷人话语,正是在医改上“实不为也”的思想基础。由此更显出神木医改和子长医改所发射的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之光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