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每万人口医师数为14名,每万人口护士和助产士数为14名,每万人口医院床位数为33张,我国出生期望寿命(2008年)为74岁。与历史数据相比较,这几组数据均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其每万人拥有的卫生资源较我国多出1倍以上,有个别数据则有接近6倍的差距。
“社会快速转型等外部因素,带来了多重健康挑战。比如,疾病模式转变,慢性病危害日益严重,可控危险因素未得到有效控制等——经济社会发展对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陈竺介绍,中国43%的GDP和50%的财政来自快速工业化,但同时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职业危害、伤害问题等日益严重;快速城镇化、快速市场化飞速改变着居民的生活环境,也造成了就业与社会保障的滞后与精神压力;与此同时,全球化也使疾病传播不分地域。
“一方面,外部因素不断给改革与发展增加难度;另一方面,长期以来诸如医院按项目付费、以药养医等机制性难题,和地区、城乡与人群间的不均衡状况等结构性难题,则一直从内部困扰着卫生改革与发展。”目前,我国地区间健康状况和资源配置差异日益明显。
“我国‘十二五’期间(2011-2015)的主要健康指标里,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婴儿死亡率降至千分之十一,孕产妇死亡率降至十万分之二十。”陈竺说,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深化医改过程中,必须进一步以公益性为主线,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与公平性。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