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政策信息
坚定信心 攻坚克难推动医改工作向纵深发展(图)
时间:2010-12-20 10:33:43来源:作者:赵磊

坚定信心 攻坚克难推动医改工作向纵深发展(图)  



  一、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落实医改各项任务

  中央一再强调,在推进改革过程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这一原则开展工作,切实把医改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立足保基本,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在巩固扩大覆盖面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提高保障水平和经办服务水平上。通过提高筹资水平和封顶线、降低起付线和个人支付比例、推行住院统筹与门诊统筹相结合、合理控制医保基金结余率等措施,不断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加强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完善医保付费方式,构建合理就医导向机制。公共卫生服务方面,认真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格执行服务标准,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加大日常监管力度,不断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率。

  (二)着力强基层,全面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工作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切实增强基层的服务能力。在农村,加强县医院标准化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步伐,推进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继续巩固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城市基层,重点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设施配套、科室设置、服务流程和规章制度。增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必须在软件建设上下更大功夫。要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技术水平,积极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方式,使更多的城乡居民不出社区、不出乡村就能看病。

  (三)突出建机制,促进深化医改持续健康推进。一是健全基本药物采购使用机制。把推进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放在今年医改工作最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确保年底前在全省60%的县(市、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这项制度。要在目录品种管理、招标采购、配备使用等方面抓紧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使这项制度持续健康地实施。二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在省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配备范围内,明确本地区人员编制配备标准。在此基础上,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要求,落实政府补助经费,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三是建立医改资金筹措机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保证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需资金。同时,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严防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二、着力研究解决医改重点难点问题的路径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向清晰、重点任务明确,但由于这项改革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加上各地情况差别较大、基础条件不一,有些重点难点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进一步探索解决路径。

  (一)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制度。在考核导向上,要突出公益性,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促进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在考核内容上,要突出服务效率,合理量化,综合评价,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在考核方式上,要突出群众参与,将行政部门考核与群众满意度调查结合起来,将专业评估与群众感受结合起来。在考核结果运用上,不仅要把考核结果作为财政核拨补助经费和绩效工资的依据,而且要作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评价、任用的依据。同时,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内部绩效考核工作,形成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的奖惩机制。

  (二)努力拓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层次。一方面,要将现有项目做深做细,提升服务层次。结合目前项目实施情况,逐步提高标准,改进服务方式,增强服务群众的贴近度和控制危险因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适当增加服务项目,拓展服务内容。根据当地主要健康问题,按照干预措施的投入产出比,结合财力状况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科学筛选新增服务项目,使公共卫生服务真正惠及广大群众。

  (三)高起点规划和推动卫生信息化建设。一是要认真研究制定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案,根据医改的目标和方向,按照整体设计、系统集成、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实用高效的原则,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目标和任务。二是要加快建设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逐步将疾病控制、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等业务系统整合、联通起来。三是要同步推动医疗卫生系统的纵向和横向合作,对医疗管理与服务等进行整合规范,促进分工协作、双向转诊等机制的建立,有效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公平程度。

  (四)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一是上下联动,建立完善公立医院与基层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研究制定公立医院设置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优化结构和布局。加快建立社区首诊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努力形成公立医院与基层机构之间长期稳定的、制度性的分工协作机制。二是内增活力,健全有激励有约束的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强化绩效考核,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大力改善服务,优化诊疗流程,规范医疗行为,改善就医环境,减轻群众看病负担。按照精细化的要求,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和控制,提高管理效率。三是外加推力,建立多元办医的竞争机制。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类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营造各类医疗机构共同发展、有序竞争、富有活力的环境,通过竞争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加强行业监管,引导社会办医依法经营、严格自律、健康发展。

  (五)加快培养使用农村卫生人才。一是加强培训工作。采取“务实进修”等办法,组织乡镇卫生院医生到县医院、县医院医生到三级医院层层进修,提高在职人员技术水平。二是大力培养一批人才。进一步做好农村定向免费培养大专生工作,并积极为农村基层免费培养本科层次医学人才。三是构建人才培养使用长效机制。建立和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制定完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办法,努力用好的制度和机制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三、切实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实施工作

  各级政府要强化对深化医改的组织领导,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要层层落实责任,细化分解工作指标,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构建分工明确、上下畅通、运转高效、执行有力的工作机制,使各项医改任务和政策措施能够及时有效地落实到基层。加强对医改重要问题的研究,搞好部门和部门之间、任务和任务之间的配合衔接,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坚持把督查考核作为推动医改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逐级督查、定期督查、随机抽查等制度,加强对改革进展和效果的考核评价,对各项任务进行动态监督管理,及时查找不足,落实整改措施。充分发挥各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制定具体方案,探索有效的形式和办法。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提炼,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加以推广,充分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